农民自产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销售,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有了乡村振兴服务站

 9月23日,“群众评议团”第四次实地调研,走进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实地调研“村社共建”项目。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3日讯 农产品品牌少、分散、弱小,影响乡村振兴成效,为破解这一难题,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供销社将“村社共建”列入重点实事项目。这件实事办得实不实、好不好?9月23日,我市组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评议团就该项目开展实地调研、评议。

乡村振兴服务站内农产品线上同步销售

村民向“群众评议团”介绍自酿的美酒。记者刘斌 摄

“村社共建”,即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联合村党组织共同打造为农服务新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打造武汉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并指导帮助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是这件实事办理的重要抓手。

评议团成员先后来到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新洲区旧街街洪山村、三店街竹园村现场考察。大家看到,新建的乡村振兴服务站就设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旁,挂着统一制式的橙黄色标牌,鲜艳醒目。

三个乡村振兴服务站内,标识统一的服务公约和制度规范都上了墙,站内货架整齐,商品琳琅满目,有自酿黄酒、古法红糖、葛根茶、葛粉油面、瓜篓籽、鱼面等特色农产品,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可直达线上销售平台,网上下单、配送到家。“以前我们的农产品发愁销路,现在服务站帮助把商品放到了网上卖,还卖得不错呢!”一位村民欣喜地感慨。

市供销社相关工作人员指着墙上公示的产品合作流程表介绍,有意网上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村民、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可到这里填写电商合作意向表,经审核通过后,提交资质材料,再由农村电商经营人对产品实地调研、签署产品合作协议后,农产品即可上线京东中国武汉特产馆等线上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市供销社还将推动线下销售,将农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建设城乡连心馆等举措,推广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

除了线上销售功能,乡村振兴服务站还供应农资和日用品,解决农民日常所需。建行裕农通金融服务也入驻进来,为村民提供存取款、汇款、查询等金融服务。

在新博村乡村振兴服务站,前来购买种子、化肥的陈先生说,以前,买农资用品要到6公里外的甘棠街,“现在,一出家门就可以买到日常所需,节约了时间精力,可一心发展产业。”

今年将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40个

货柜上摆满农产品。记者刘斌 摄

“已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12个”“上线农产品600余个”“已选定城乡连心馆点位33个”,在随后召开的评议会上,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村社共建”实事项目进展,并告诉评议员,该项目办理目标为,今年内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40个,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20个,在有条件的社区建成城乡连心馆40个。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这件实事办得实实在在!”评议会上,评议员踊跃发言,他们肯定了项目办理成效,并提出意见建议。

评议员杨志伟建议,乡村振兴服务站的选址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选择村民聚居区建设,把便利送到家门口;还要制定农产品销售长期管理体制,发挥市供销社资源优势,努力打开省外市场,让农产品真正“走出去”。

评议员施敏指出,在社区建设城乡连心馆是推动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好举措,但中心城区社区存在场地不足等困难,建议相关建设可与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结合,利用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场所进行建设,节约资源,又可精准对接居民所需,实现供求精准匹配。

“农产品要卖得好,专业电商销售人才是关键。”评议员丰枫建议,市供销社应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结合,不仅发现、培育电商人才,也能吸收大学生们的营销好点子、好创意。

“农产品品牌要叫得响,大有文章可做。”评议员胡燕早说,目前在乡村振兴服务站销售的部分商品包装不够精美,对消费者吸引力有限,她建议引入专业团队,参与产品包装设计,在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回应,评议员们的发言直指短板、建议中肯,将认真研究改进,“高标准、高质量把‘村社共建’项目办好办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宋磊 通讯员夏少宇 伍黎)

【编辑:张玲】

(作者:宋磊 刘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