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说的密码

文/陈嘉倩

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接触到一个优秀作家。

过去读了小说,才去找作家以往的散文书。头一回反着来,先读了刘汀的散文集《浮生》,读着读着,读出了味,查作者信息,才知他是小说家,便又去找了小说。果然没失望,像是打开了一张寻宝地图,惊喜不断。

第一个惊喜:真诚

我通常的阅读习惯是读了小说,要是特别喜欢,便会犯强迫症,去翻作家以前的散文。我总认为,散文是小说的密码。小说故事和人物,若没读懂,答案往往可以在作者随笔中获得。无论分享的童年时光,又或是描述日常、家人朋友、旅行见闻,都在透露作者对于生活的解读。这些解读深深影响了作者,是构建其小说世界的基石。

可能是这原因,我发现许多故弄玄虚的小说家,从不发表散文,即便偶尔报纸发表,也只是小小一篇,声东击西。然而《浮生》,这本小说作者写的散文书却十足大方,透露出一股真诚的魅力,即便一些议题未必令我有巨大兴趣,却也想一字一句阅读,好奇作者对问题的解构过程。

第二个惊喜:质朴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质朴,这也令人惊讶。我对写小说的人多少有些偏见,觉得这些家伙老奸巨猾,相比纯写非虚构的作者,小说家手里把握了太多技巧和武器,能够轻易构造一个世界,让人陷进去,跟着一块儿哭,又一块儿笑。

《浮生》却打破了我的偏见,个中述说的一个个故事,表达的方式,都放下了小说家的武器,娓娓道来,平铺直叙。虽是严肃作家的散文书,读起来却毫无距离感。像是深夜和作者躺在草坪上,喝完一打啤酒,打着嗝,絮絮叨叨,梳理人生的困惑,任凭思想以文字的形式流淌成河。

第三个惊喜:共鸣

书的开始有一首诗,其中一句话特别触动我,“把所有的日常,都争取过得有意思。”这本书对于这句话,实实在在付诸了行动: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描绘了日常生活带给作者的感触,无论亲人看病,宿舍攀比,还是学校午餐,种种都是我们作为普通人会遇到的场景。

作家这群人常常被误解,认为是一群看透人生的人,能给到别人精确的生活建议,但其实往往写作者写得最多的,反而是那些最看不透的事情,于是怀抱巨大好奇和热情,通过文字去思辨。可以看出刘汀不惧怕透露出他对生活中存在着的迷茫,更不惧怕坦诚分享他的思考过程。

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泡面》。作者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泡面这样普遍的东西,却不怎么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难道是低贱,难登大雅之堂吗?一边书写,一边思考,最终他还真为泡面写了篇文章,出版在书中。

最妙的一个语段,他写“一个普通人午夜的空虚,任何高雅的食物都难以填充,唯有泡面能让人在感到饱腹的同时,还体验到深深的自我厌弃。”读了拍手叫好,着实细腻有趣,共鸣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

第四个惊喜:作者本人

刘汀是80后的青年作者,其间应该赶上了青春文学、网络文学、成功文学等各种流行文学的崛起,但他的文笔老练,少有的干净,一读便知,经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在阅读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久违的网络之外的文字世界。

读了《浮生》,我又去读了刘汀的小说《中国奇谭》和《老家》。《老家》有一股大地气息,人们苦中作乐,近乎本能地活着。《中国奇谭》是我近来读过最触动的国内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尤其第一个故事主人公老洪,那个为了拍领导马屁,放下自尊的中年人,藏了私房钱在内裤,只为了看一场郭德纲的相声,钱存到了,去看了,却没笑出来。我看到了我认识的人的影子。

刘汀是新生代的作家,我在他的散文集里看到了他的坦诚;在他已出版的小说里,感受到他对文字的热爱与尊敬。期待读到来自刘汀更多的小说,未来如果需要解读他的小说,那么这本《浮生》应该会是不错的助手。

【编辑:叶军】


(作者:作者陈嘉倩编辑叶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