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环保局被打脸,限行并不治霾?

要问西安雾霾的成因主要是什么?大家可能会给出很多选项。

但要问西安除霾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网友普遍的回答会是:

限行!限行!限行!

等风吹!等风吹!等风吹!

私家车成为西安雾霾治理的主要对象——显然,这不是事实,但却是这几年西安环保部门各类政策声音,留给市民的普遍印象。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2019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详细解释了汾渭平原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的,没有提到私家车!

同时,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已成立,将加强联防联控。

西安治霾新阶段,如何凝聚更多的共识,推动治霾工作顺利前行,也应是西安环保部门需要思考的内容。

谁才是西安雾霾的元凶?

十天前,重霾锁城,生态环境部督导调研组夜抵西安。

十天后,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道出了西安所在的汾渭平原大气污染主要原因:

首先是能源结构。陕、晋是产煤大省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省。汾渭平原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其次,产业结构导致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汾渭平原多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且多数钢铁、焦化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

第三,公路运输污染问题突出,过境车辆排放量大。作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运输为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加大了公路运输压力。此外,各城市重型车排放监管薄弱,运输污染问题突出。

最后,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西安能成为十三朝古都,在风水上,据说被称为“藏风纳气”之所。因此,污染物极不易扩散。汾渭平原也是如此,冬季冷空气及低流动性,正是雾霾“最喜欢”的气候。

上述原因,造成汾渭平原陕西五个市(西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山西四个市和河南两个市,直到2017年空气质量问题不降反升,成为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区域之一。

为什么总让私家车背锅?

环保部门不可能不清楚西安雾霾的主要成因。

在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都在方案中。

但为何西安雾霾治理,留给市民及网友的最大印象依旧是:限行,限行,限行!

1月4日,受重污染天气影响,西安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今年首次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

当天,除了交通拥堵得以缓解,西安的空气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一肚子无奈的双号车主仿佛找到了“雾霾元凶”——单号车,留下吐槽一片。

三天后,漫天雾霾中,西安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解除,继续执行冬防期常态化限行。

这当然不是西安私家车第一次背锅。

2016年,同样是为了减缓西安雾霾浓度的加剧,西安市首次启动了机动车限行措施,2017年11月20日,又加码实施了常态化限行。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7月,市环保局发布的关于《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禁限行高排放老旧汽车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同样戴着“改善空气质量”的帽子。此政策后来被市民概括为“十年限行”。

限行对治霾有多大贡献,环保局不可能估算不出来——只是,限行对市民生活有多大影响,是否经过充分考量?

西安市的交通现状,已经让限行成为共识。2018年夏防期结束,几日后限行被重新执行,并未引起任何舆论波澜。

人们普遍难以接受的不是限行本身,而是没有充分理由的限行——对这座城市,对自己如何更有利,市民是有自己的理解能力的。

其实,这两年西安治霾工作也取得颇多成效。从各类工地扬尘的管理到农村煤改气,以及各大工厂的治污减霾工作,在各类报道及报告中均可以查及,但为何依旧给市民留下治霾必提限行的印象?

作为一个公共部门,环保局对此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西安治霾新曙光?

在这座城市,没有一件事比治理雾霾更能赢得所有人的共识。

未来的雾霾治理过程中,也必然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包括舆论的力量。

虽然努力数年,西安的治霾形势依然严峻。

2018年,西安测得优良天数188天,比2017年增加8天。

进步微弱,但在全国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去年全年,我国169城空气质量变化幅度,西安列第19位,提升12.2%。

不过,在去年169城空气质量排名中,西安仅位列158位。

这其中自然有区域联动的原因。2018年年底,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韩城的通报即可见一斑(详见粉巷财经文章《“臭名昭著”的龙门煤化为何“屡教不改”》)。

去年全国169城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中,汾渭平原就有6个城市:临汾、晋中、运城、西安、咸阳、渭南。

1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也宣布,汾渭平原已被国务院列入重点区域,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加强联防联控。同时《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实施。

随着雾霾治理区域协作因素进一步增强,西安治霾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同时,这也意味着西安治霾工作将更加一刻不能松懈。强化监督执法,正是协作小组的主要职能之一。

但显然,如果网友依旧叨念着“如果限行能够消除雾霾,我就把车吃了……”治霾工作依旧难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