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推出家庭档案便民服务,首批15个建档家庭各具特色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徐章龙 通讯员李放军 张梅)为发挥家庭档案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以及家庭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硚口区档案局按照省、市档案部门要求试点,在全区推广家庭档案便民服务。目前,硚口区已有15户家庭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档案”,真正成为“有故事的人”,其中包括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武汉一聋校的杨小玲老师。



  为推广家庭建档工作,硚口区档案局在建档示范户的选择上突出一个“广”字,既注重“名人”效应又涵盖普通家庭,已经建档的15户家庭建档示范户中既有同济医学院教授、全国道德模范、非遗传人这样的“名人家庭”,还有抗战时期保育生、书香之家及普通干部、教师家庭。


  在示范户建档过程中,针对不同家庭,硚口区档案局开展个性化、特色化建档,彰显家庭文化品位,几乎每个家庭在档案门类上都有一个“拳头产品”,形成家庭建档的一大亮点。



  杨小玲老师是此次硚口区家庭建档示范户之一,其家庭档案以她在从事聋哑儿童舞蹈教学事业及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中的照片及音视频资料为主,一些照片、视频极其珍贵,记录了这位普通特教教师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人生经历。



  宗关街水厂社区竹编手工风筝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光文老先生,在家庭建档过程中既注重风筝实物档案的保存,还将其在竹艺风筝创作过程中的图纸予以同步归档,为风筝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传统工艺的传承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武汉雷锋陈列馆馆主黄德宝,其陈列馆以雷锋资料藏品为主,开展家庭建档过程中,对馆内和他家中所有藏品进行分类登记编号造册,使其馆内2万余件藏品都有了“身份证”,为黄德宝今后开展馆藏藏品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方便。


  每一个家庭的经历和记忆,都是国家、民族史记中的组成部分。保存家庭档案,就是保存家庭的历史记忆、守住家庭精神的DNA,诠释着对家庭乃至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目前硚口区档案局正在全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家庭建档活动,让档案工作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帮助家庭记录历史、管理事务,并藉此培养家庭美德,提升文化品味,增进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为和谐硚口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