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藏族学生的武大老师,还有段难忘恩情 亲生父母援藏委托好友养育姐弟俩8年

杨红梅(后排中)一家与养父母合照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8日讯(记者龙京 方历娇 陶可祎 通讯员张宾 王峰 王庆)   长江日报1月17日报道的《武大杨昌林父女接力41载 给藏族学生筑一个“武汉的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读者纷纷对父女俩对西藏学生无私的爱所感动。近日,这篇新闻报道又牵出了一段佳话。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节,对武汉大学老师杨红梅而言,与往年有些不同。2018年,她的养父母在12天内先后离世。

杨红梅不仅有杨昌林、次仁德吉这对亲生父母,还有向远清、蔡梅清这对养父母。2018年,向远清、蔡梅清夫妇因病去世,不过两家人都表示还将一如既往地一起过年。

“四个小孩中,我是最让爸妈费心的一个”

22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阳光酒店见到了杨红梅,身着亮丽藏族服饰的她,正在这里参加武汉市第十三届妇女代表大会。

“四个孩子中,我是最让爸妈费心的一个,经常半夜发烧生病,医生都跟我家很熟了。”回忆起养父母向远清、蔡梅清抚养自己的经历,杨红梅数次哽咽,流下了眼泪。

1965年,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生杨昌林“抢”到了支援西藏的指标,同届毕业的向远清、蔡梅清未能圆援藏梦,留校工作。

1971年9月,一岁多的杨红梅和怀有身孕的藏族母亲次仁德吉,在父亲杨昌林的带引下,来到了向远清的家中。又过了6个月,产假即将结束的次仁德吉和杨昌林不得不回到西藏。蔡梅清知道他们的心思,她拍了拍胸脯说:“你们放心,我对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就对你们的孩子怎么样。”这个承诺,一坚守就是8年。从小体弱多病的杨红梅,是向远清夫妇的重点保护对象。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一些,我们四个孩子就睡一张床,大的照顾小的,每年过年爸妈也都会给我们买新衣服。”杨红梅说,自己一直以为养父母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童年过得很快乐。

差点认不出亲生母亲

1978年的夏天,在西藏工作了13年的杨昌林,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性心脏病,被上级严令调回武汉。

因为长时间没有和亲生父母在一起,当杨昌林、次仁德吉夫妇来到向远清、蔡梅清夫妇家中,杨红梅不到8岁的弟弟杨红兵始终不肯认次仁德吉为妈妈,只叫“西藏阿姨”。杨红梅回忆,弟弟改口都花了很长时间。

回到武汉后,杨红梅、杨红兵姐弟被接回武汉大学的家中,但两家并没有因此断了往来。自1978年以来,两家人一起过春节,就成了惯例。团圆饭时,次仁德吉每次都会敬上酥油茶,称赞向远清、蔡梅清:“你们就是我的亲哥哥、亲姐姐。”

杨红梅、杨红兵与向氏姐弟也一直以兄妹相称,聚会更是经常。二哥向东回忆,那时候还在念高中,红梅妹妹家中总有西藏学生聚会,他也时常参与,大家一起唱藏歌、一起打牙祭、一起聊学习聊生活,由此还结识了一帮西藏朋友。

2014年,向远清、蔡梅清夫妇获评“洪山好人”。

“最大的遗憾,是没陪养父母旅游”

1991年,杨红梅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西藏工作,在西藏,她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常俊岭。弟弟杨红兵也在武汉大学毕业后,来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成为一名援藏干部,至今仍坚守岗位。

1997年援藏期满,杨红梅回到武汉,也时常看望养父母。与亲生子女一样,杨红梅还清楚地掌握养父母的身体状况。“养父吞咽功能减弱,养母患上了癌症。”杨红梅说。

2017年10月,患有糖尿病的蔡梅清想把口腔中仅剩的一颗牙齿拔掉,以便安装假牙,没想到拔牙后一直流血3个月,最后转到了湖北省人民医院治疗。

蔡梅清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是杨红梅和哥哥向东一起陪伴度过。白天,哥哥向东与两个护工一同陪床;到了晚上,杨红梅下班之后来“接力”,照顾卧床不起的养母。姐姐向宇与姐夫则在家照顾行动不便的向远清。

“最后那段日子,养母见到家人看望都舍不得让我们离开。有一天晚上陪护问我妈妈,‘红梅明天要上班,现在晚上10点了,她回去好不好?’养母摇摇头,不让我回去。”杨红梅回忆,蔡梅清离世的那一晚,她恰好在养母身旁。

当得知老友夫妻先后离世,杨昌林几度哽咽。

杨红梅在国外读书的儿子,得知向爷爷、蔡奶奶去世后,也写下长文以寄哀思:“每年寒暑假、节假日,或者没有任务的周末,我总跟着母亲一起去看向爷爷蔡奶奶,即便不能帮他们分担身体的疼痛,但分享快乐给他们,也许会让老人们更舒服。”

“我最遗憾的,是两老在世时,没有陪他们出去旅游。”杨红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编辑  肖月】

(作者:记者龙京 方历娇 陶可祎 通讯员张宾 王峰 王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