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项目加速落地,汉恩合作开局良好

绿色恩施,“硒”望无限。9月26日至28日,第六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恩施举行,客商云集。展会期间,武汉市扶贫办调研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调研组兵分两路,参观对接硒博会,走访各个对口帮扶点,在面对面交流中寻找机会推进汉恩合作。

在硒博会长江严选供应商“蓝焙·恩施玉露”展位前,市民排队品鉴。    记者周韧 摄

据悉,自今年4月武汉、恩施结为对口帮扶地区以来,两地紧密互动,实现良好开局,本年度已合作谋划了100多个帮扶项目,筹措帮扶资金共计2.56亿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41个、基础设施类项目43个、社会事业类项目11个、人才培训类项目20个,占比分别为41.85%、41.68%、13.02%、3.44%。

人才双向互动,一线调研摸清底数

目前,武汉市已选派18名优秀干部进入恩施州驻点帮扶,这些选派干部来自全市15个区和2个市直单位,分为8个帮扶组,很快将重点帮扶措施细化、分解为20项任务,逐项对照抓落实。

其中,洪山区、东湖风景区工作组对口帮扶建始县,人员报到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开展工作。8月26日至27日,选派干部连续考察帮扶企业10余家;8月31日,调研特色产业基地8家,参加现场帮扶座谈2次,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9月6日至10日,到武汉各定点帮扶单位推介建始文化旅游和农副产品,先后与12家省直单位及2个区召开了座谈会,重点推介葡萄、猕猴桃、雪梨、甜柿子等建始县特产,东湖风景区提前3个月完成832平台采购任务。

恩施州共19名干部进入武汉相关部门挂职锻炼。9月15日,武汉市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挂职干部月调度会议,大家分别就挂职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挂职干部来汉的目的和意义,将开展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主线,把综合协调、对外联络、消费帮扶、招商引资、信息统计等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汉恩模式”。

奏响“硒品入汉”,快速扩大产销协作规模

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近年富硒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提出,实施“硒品入汉”计划,在汉设立运行1个恩施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扩大恩施农副产品影响力。9月23日,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的鹤峰特产馆开业试运营,立足新洲,辐射江岸,推动三地农副产品、文化等交流互通。

国庆节来临,各对口帮扶工作组推出节日促销:宣恩县积极筹备国庆期间参加江汉区旅游文化节,打造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2个旅游推介展台,在全省最繁华路段展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和独特旅游资源;江汉区总工会计划安排140万元资金,自采7000余份特色农副产品的“爱心礼包”,并达成来宣恩疗养协议;青山区各预算单位目前已采购宣恩农产品113278元。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共舞,5年带动50亿元社会投资

目前,硚口区、黄陂区结对帮扶县巴东县,围绕“大交通、大旅游、大项目、大产业”,谋划建立了5年项目库,包括157个项目、总投资3.4亿元。宣恩县帮扶工作组立足于当地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建立了2021—2025年对口帮扶项目信息库,共计63个项目、帮扶资金2.5亿元。

“财政资金用于帮扶毕竟是有限的。”武汉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来恩施还专程邀请了多家武汉电商、生物及涉农企业同行考察,“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互动,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投资硒产业。”

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帮扶项目保质保量、按时按期完成,组织招商会推动区域产业合作,积极搭建人才培训、劳务用工、特色产品线下线上销售等平台,畅通区域帮扶渠道,提供多方位服务,“未来5年内,力争带动50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对口帮扶地区”

(长江日报记者周韧)

【编辑:张靖】


(作者:周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