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游泳馆少年不冲厕所,社会要树好榜样

长江日报梅明蕾

游泳健身已坚持经年。泳馆中多为成年人,也有不少寒暑假和双休期间由家长陪伴而来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划定的区域内,接受专职教练的游泳训导。

少年爱水,每每在水中的龙腾虎跃,有时不免影响到成人泳者的正常健身,但他们的健康天真活力四射却煞是可爱。只有当他们的行为呈现出另外一面时,才引发我有意识的观察和思量。

我几乎未发现一个少年上完厕所后主动冲水。一次我见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少年如厕后准备扬长而去,便有意当他面按下水箱按钮。他对我的这一举动无动于衷,就像这是我的应尽之责。

泳馆中的冲洗用水先前是不受限制的,孩子们冲澡时便极尽挥霍,人不在沐浴花洒下水也大开着,直至人离开泳馆。后来泳馆采取节水措施,用水须插卡计时,限定额度十五分钟。就本人而言,七八分钟足矣。而绝大多数少年都会将额度用尽才罢休。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连同“请勿”“禁止”系列等耳熟能详的文明宣传告示,表明公共场合中的非文明行止并未绝迹于成人世界。地球水资源短缺的事实和惜水如油的劝导,即便深入人心并成为常识,也难保证全然化为每个人的自觉。但这并不能成为学龄少年无视公共文明和环保常识的理由。正如那句老话,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成年人难免“老”或“旧”的浸染,由“旧”而“新”须用力挣脱过往的惯性,少年则视“新”为自然而然,如不同代际对于网络世界感受有别。

但这就要看社会如何在这些“白纸”上“画画”了。大家都注意到如今学龄少年在公共场合大多以普通话交往,这正显示了学校、家庭这方面的教育成效。回过头看反映在泳馆中的一些基本公共常识,对于少年今后“三观”的形成,毋宁说更显重要。

首先,家教是必要的,家教的切近或寓教于日常生活的方式,最能被少年所接受。同在一个学校,学生礼貌程度大异,最可能的原因或是家教使然。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拎不上筷子的名堂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但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孰轻孰重的判断终究取决于校方或老师的教育观。还有全社会的成年人,在孩子们面前,你的言谈举止还是多一分当心和慎重为好。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原标题为《游泳馆连着社会》

【编辑 华智超】

(作者:梅明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