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可以成为文化新名片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国庆长假开始进入秋色最美的时节,今年美得有些不一样。

节日前夕,长江中游三省(江西、湖北、湖南)旅游合作发展联盟成立,三地同时点亮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开启文旅消费大联动。国庆长假是这场文旅消费联动的序幕,接下来,从城市到乡村,三省文化旅游资源将加速互联互通。

武汉黄鹤楼。长江日报记者刘帅 摄

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打头的。三省旅游互通的意义,不止于激活文旅市场,带动综合消费。人们外出游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饱览大好河山,体验风土人情,对不熟悉场所在地理人文上有沉浸式认识。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我们多多少少会从游记、诗歌、小说、电影等文化艺术载体中有过认识,想象过这个地方的人文特色,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去往这些地方,既是一种新奇感受,也是一种文化再确认,这个过程有着独特魅力和生命力。旅游消费本质上是独特的文化体验,旅游消费的活力也来自文化的蓬勃生长力。

江西南昌,滕王阁。(图源:视觉中国)

这一次三省联动,我们发现,原来名满天下的“江南三大名楼”,刚好都处于长江中游三省境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无限美景,于三大名楼都能有幸得观。这显然不是巧合,三省都依江湖而兴,气候地理相似,形成相似的文化结晶很容易理解。文化的根源在地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辨识度高,具有强烈标识性,它以地理人文为联结自然形成,并不单以行政区辖来划分。

湖南岳阳,“岳阳楼”。(图源:视觉中国)

在国内,大西南的“云贵风”、长三角的“江南风情”,粤港澳的“大湾区特色”等,都有独特气质和辨识度,是一方地域的文化名片,在人们脑海中烙下鲜明印记,成为文化产业和文旅消费源源不断的活水。湘鄂赣三省,同处长江中游、两湖之滨,地相近、人相亲、俗相似,历史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自然资源有很强共通性,如今依托四通八达的高铁路网、一脉相连的水运优势、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完全有可能形成特色独具的中部风格、中部气派,打造“长江中游”文旅新地标,形成“长江中游”文化新名片。

三省联动,文旅先行。长江中游三省的战略使命是要深化协同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挺起长江经济带“龙腰”,任重道远,特别需要凝聚人心。一个共同的“文化IP”,有助于中游三省加深同袍之谊,手足之情,在实现中部崛起的征程中携手并行。

【编辑:张玲】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