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非遗大师加盟中职教育,像打磨玉石一样“打磨”学生


青年手拥五星红旗,和平鸽穿过牡丹花、玉兰花丛,飞越巍峨长城……,用寿山石高山红雕琢的玉雕作品《中国梦》引得参观者连连称赞。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7日讯(见习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刘培 刘桢) 青年手拥五星红旗,和平鸽穿过牡丹花、玉兰花丛,飞越巍峨长城……9月29日,在武汉市财贸学校举行的“举旗铸魂心向党,青蓝传承谱新篇”师生玉雕作品展上,一件用寿山石高山红雕琢的玉雕作品《中国梦》惊艳亮相,引得参观者连连称赞、围观拍照。一旁,作品的创作者何芳及学生觉得很是欣慰。

何芳摸索出了一条高效的玉雕教学道路。她将实操放在玉雕学习的第一步,再同时进行理论、素描、泥塑的教学。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自2015年来到武汉市财贸学校任教后,身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何芳与学校联合培养玉雕人才,在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首次开设玉雕选修课。去年10月以来,武汉市财贸学校玉雕项目工作室师生共同完成了“赞颂成就感党恩”“抗疫英雄赞歌”“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三个系列共42件作品。在这里,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让玉雕技艺得到发扬。

从业玉雕51年,为了传承她退休又上岗

“市场上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东西,干巴巴的,既没有神,也没有韵。我要传承的是带呼吸的、有热气的、有生命力的技术。”今年70岁的何芳,在从事玉雕的51年里,共创作了2000多件作品。

上个世纪70年代,何芳进入武汉市大理石象牙雕刻厂学习雕刻技艺。在最为辛苦却至关重要的凿活和铲活岗位上,何芳的技艺得到磨炼,日渐精湛。1986年,因厂子改制,何芳面临下岗,但她并没有放弃玉雕。“艺术是我的信仰,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总能在这一行做出成就。”

怀着一身技艺和一腔热血,何芳只身闯荡深圳,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出众的雕刻手艺,成为一家象牙雕刻厂的总设计师。“一上班我就全神贯注地开始工作,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一坐就是一整天。等我把活做完,抬头一看,整个厂里空无一人。”何芳告诉记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她总是如痴如醉。2000年,退休后的何芳选择回到故乡武汉二度创业,继续从事着玉雕事业。

用寿山石高山红雕琢的玉雕作品《拓》,由武汉市财贸学校玉雕项目工作室师生制作。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2015年,在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下,武汉市财贸学校的校领导联系上何芳,希望她能来学校为学生授课。“作为武汉玉雕传承人,我有一种责任感,要将玉雕传承下去,如果能进入学校授课,既能传承技艺,也能培养职业人才,一举两得。”

2015年12月,江岸区教育局在武汉市财贸学校设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何芳大师工作室”正式落成,玉雕专业实训室正式启用。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武汉市财贸学校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自1998年开办以来,是中南地区开办最早的中职珠宝专业。2015年12月,江岸区教育局在武汉市财贸学校设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何芳大师工作室”正式落成,玉雕项目工作室正式启用。

一对一定制化教学,出师速度提升一倍

水流在玉石上,雕刻工具激起的粉末飞溅在头发上,实操课上,教室内切割声、钻孔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丝毫不为所动,每个人都沉迷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水流在玉石上,雕刻工具激起的粉末飞溅在头发上,实操课上,教室内切割声、钻孔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丝毫不为所动,每个人都沉迷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水流在玉石上,雕刻工具激起的粉末飞溅在头发上,实操课上,教室内切割声、钻孔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丝毫不为所动,每个人都沉迷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今年17岁的吴家祥学习玉雕已将近一年,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浓。“老家河南南阳有很多玉石市场,我从小就对玉石感兴趣,中考后看到武汉市财贸学校有玉雕班,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他告诉记者,何老师会根据他雕刻的题材来教授对应的技法和理论知识,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极大。

何芳手把手的指导17岁的吴家祥进行玉雕实操。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学了之后立马就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在做的作品上,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多年的经验,让何芳渐渐摸索出了一条高效的玉雕教学道路。以前,先学习素描,再学习泥塑,最后才是实操。如今,她将实操放在玉雕学习的第一步,再同时进行理论、素描、泥塑的教学。“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每名学生都定制有个性化教学计划。过去学习玉雕至少6年,如今,只需要3年就可以培育出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玉雕教研组在学校专业系部的教研探讨下,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优势和原材料的属性,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过去,学习玉雕至少6年,如今,只需要3年就可以培育出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玉雕技法和首饰加工课老师彭晨(右)已成为武汉玉雕区级传承人,指导学生进行玉雕。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在何芳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武汉市财贸学校还注重储备玉雕教学的师资力量,目前已有4名老师向何芳拜师学艺。其中,玉雕技法和首饰加工课老师彭晨已成为武汉玉雕区级传承人。

玉雕技法和首饰加工课老师彭晨的玉雕作品。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记者了解到,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非遗项目传承人讲座和项目宣讲,学生们需经过前期自主报名、推荐选拔、大师面试等环节才能进入玉雕班成为预备学徒,预备学徒需要经过画稿、泥塑、上机台三个阶段考核,才能成为正式学徒。何芳告诉记者,她每周有16节课,但课堂之外只要学生有需求,她仍然会进行教学。寒暑假期间,她也会给学生安排短期集训。

毕业即人才,像打磨玉石一样“打磨”学生

“雕玉也是雕心,玉雕是个讲究耐性的活,得盯得紧、握得稳、坐得住。”雕刻完成一件作品,少则两个月,多则几年,何芳考核学生第一个标准就是要有耐心。而对这一点,毕业后从事珐琅彩金饰品制作工作的罗媛源也颇有感悟。

泥塑作品《颗颗石榴籽,殷殷民族情》,由武汉市财贸学校玉雕项目工作室师生制作。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在学习玉雕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磨炼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罗媛源介绍,雕刻玉石讲究手不抖,在饰品上点珐琅也讲究快准精,“得益于一次次雕刻训练,我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点起珐琅来也得心应手”。

在江岸区文旅局的策划协调下,2018年底,区物资总公司与武汉市财贸学校展开校企合作,何芳带领学生,历经约2年的设计、打样、制作,创造出历史题材雕件《花木兰》,目前《花木兰》已作为藏品归入区博物馆馆藏。何芳介绍,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获得区物资总公司玉雕的工作资格。

“玉雕艺术品无法批量生产,同样,玉雕人才也不能批量培育,这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像打磨一块玉一样去‘打磨’学生。”何芳指出,玉雕市场繁荣,玉雕专业性特别强,人才缺口大。“玉雕工艺师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很强,就业就是人才。”

玉雕教研组在学校专业系部的教研探讨下,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优势和原材料的属性,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武汉市财贸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成立玉雕项目工作室,一方面想把玉雕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学校开设玉雕这门课程,对学生在雕刻技艺、珠宝玉石鉴定、设计图纸、艺术审美方面都有助益。”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武汉市财贸学校积极承担起传承玉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截至目前,武汉市财贸学校已经接收了271名学生学习玉雕,其中有30名学生已经完整掌握了玉雕技艺,能够独立完成玉雕作品。

【编辑:胡之皓】

(作者:汪丽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