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什么东西都是修修再用,赈灾义捐却几千几万元地捐

李东辉父亲李国川的功勋奖章 见习记者李嘉欣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2日讯(记者杨蔚 见习记者李嘉欣)大年初四,家住硚口路的李东辉将父亲李国川生前珍藏的兵役证、功勋奖章和立功证书等拿出来,用棉布仔细擦拭。父亲离开4年了,但多年言传身教,让舍己为人的家风长留家中,惠及三代。

1947年,李东辉的父亲李国川17岁,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的战士。经历了辽沈战役,还有东北-华北-中南沿线的数场战役,从东北一路行军打仗到武汉,吃尽了苦头。幼时起,李东辉就时常听父亲讲起在物资和兵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食无粮,睡无床”地撑到胜利。

李东辉和妻子  见习记者李嘉欣摄

在家人眼里,父亲李国川十分惜物。一双公家发的皮鞋,一辆单位的自行车,老人在世时,每天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小时候,李东辉想学骑自行车,偷拿了父亲的车钥匙,想用公家的自行车试一把,被父亲发现后痛斥一顿,告诉他公家的东西不能挪为私用。

家里的一套住房,老人数十年不装修,家里的桌子、椅子坏了,就用钉锤修补。“爸爸什么都能修,连缝纫机都会用。”李东辉的妻子说,衣服、袜子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席子、芭蕉扇的边破损了,也能找布条缝补好……

老人在世时,对后辈要求甚严。垃圾袋不能浪费,出门要自带水杯,一张纸片也不能随意丢掉。直至现在,家中残破的小折叠饭桌仍在使用,垃圾袋都是平时买菜积攒的。

虽然自己节俭、也要求家人节俭,但李国川在世时,在各种赈灾义捐中十分“大方”。从几千几万元的善款,到军大衣、军背心等物资,他都愿意多给予、多奉献。有当年的同事笑言,每次为社会献爱心都像是一次比赛,李国川总是像个老兵一样冲锋在前。此外,每次缴纳党费,他也是自愿多缴。  

李东辉说,父亲生前言语不多,总是默默做事。上世纪70年代,父亲转业到江岸区任职派出所所长期间,兼管少管所的工作,他看到那些十来岁的“少年犯”,就和看到自己孩子一样痛心。李东辉说,被他资助、辅导过的孩子不少于20人,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也常常看望父亲,充满感激。

李东辉说,功勋奖章是父亲的光荣,也是父亲一生所作所为的象征。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和平年代舍己为人。

在父亲影响下,李东辉加入了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默默守护江中戏水的市民,和队友们挽救了不少生命。

今年是父亲去世的第四个年头。过年期间,李东辉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北京和广州默默坚守岗位。李东辉和妻子带着父亲的功勋奖章,自驾去看望孩子们,给他们讲讲爷爷生前的故事,将舍己为人好家风传承下去。

【编辑:祝洁】

(作者:记者杨蔚 见习记者李嘉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