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机就能看清100公里湖岸线上“风吹草动”,禁捕两年半武湖水质生态持续向好

队员们乘快艇巡湖。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潘璐 胡毅)“看,我们现在通过手机监控就可以基本了解100公里湖岸线上发生的事情,以后我们的工作肯定事半功倍。”9月3日,武湖保护区禁捕监管智能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14个摄像头实行湖岸全覆盖。告别禁渔全靠人防的历史,管护一部的队长汪瑞雪很激动。

2019年1月,武湖作为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按照国家规定全面禁止所有生产性捕捞工作。作为武汉农业集团的水产板块重要子公司,以前靠武湖资源吃饭的武湖公司,主业做养殖,员工各司其职,清除水草、管理通江闸口、投放饲料、捕捞季捞鱼。进入全面禁捕期后,武湖公司作为国企,根据农业集团部署,发挥国企担当,责无旁贷地转产。工作变得纯粹,只有巡查管护。“所有职工从生产岗位转为管护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武湖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禁捕监管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之前,武湖公司的管护全部依靠人巡逻。不仅要提防职业偷捕者,还要随时劝诫垂钓者,管护任务繁重。队长汪瑞雪带领的管护一部更是住在湖中心,24小时轮班巡查。2020年,武湖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同时利用好财政支持保护区信息化建设资金,建设保护区禁捕监管智能化系统,利用热成像技术,架设6个高低摄像头、8个低点摄像头,实行湖岸全覆盖。“摄像头联动我们的手机,岸边有风吹草动我们第一时间知晓,然后无人机率先飞过去取证,我们再坐快艇出发阻止偷渔者,这样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汪瑞雪高兴地说。

经过两年半的全面禁渔,中科院水生所的声呐探测发现,武湖大规格鲢鱼和鳙鱼现存量超过700万斤。武湖公司聘请的武汉市农科院二级岗专家艾桃山告诉记者,3年禁渔可以肯定的是武湖中鱼类种群数量增加,鱼类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湖里的土著鱼类除了黄颡鱼种群数量变多,野生大白刁、花䱻鱼的数量也变多了。湖水水质持续性向好,也利于生态的持续修复和健康发展。”

【编辑:贺方程】

(作者:潘璐 胡毅 金振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