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长江日报记者镜头中的武昌起义门

2011年8月12日,“武昌起义”石雕像在武昌起义门城楼旁准备安装。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作为在武昌首义爆发当晚,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控制占领的地方,武昌起义门也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三代长江日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起义门,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复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               

在这张拍摄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黑白照片中,城门上方从右至左的“起義門”三个字依稀可见。

为了纪念武昌首义,1912年,这座建于明代的“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门上原有重檐歇山顶式的城楼,新中国成立前已倾颓。1981年,武汉市在原址重新修复城楼。

20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纪念日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2岁的杨思语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53岁的雷汉桥(左)和妻子张木兰带着孙子雷振宇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66岁的余赶年(右)和他2岁的孙女余银欣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3岁的焊接工李文平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4岁的快递员谢文俊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0岁的胡涛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7岁的汪佳俊(左)和7岁的石文洲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一群小学生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11岁的叶思洁、11岁的卢淑芬和12岁的王鑫涛(从左至右)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一个跳跃的小女孩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这组肖像的背景为辛亥革命历史遗迹——起义门。

当年,武汉依据古城墙图纸,原样恢复重修了333米城墙。

动图制作|胡欣

202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起义门城楼上红旗飘扬。

起义门下车水马龙。

市民走进起义门内部参观。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不少武汉市民冒雨前往武昌起义门参观,回忆历史,纪念革命先辈。

如今的起义门下车水马龙,附近的高架桥上车来车往,这座历史之门总是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抚今追昔,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记者邱焰 任勇 文字/陈智)

【编辑:张玲】

(作者:邱焰 任勇 陈智 胡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