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楚才优秀辅导老师写作教学经验分享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要关照情感

特约撰稿:李莉(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自然界中的“景”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可言,但它们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抒情才是目的,写景只是手段,我们须通过对景致的生动描绘,用抒情的笔调让情感从景物的描写中自然地流露,让文章“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技法指津

一、触景生情,情以景兴

即看到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感,发出感叹抒怀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借对景物外在形态、内在特性、延伸象征意义等的深化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为此,我们必须写清楚景物的“形”和抒发的“情”的关联点。如茅盾《风景谈》中的片段:

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上一段落中,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的活动,自然的“静穆”和人的“生命力”交织在一起,非常美妙。下一段落,作者借由对风景的描绘,赞颂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的伟大活动。情感的抒发,是由景物触发的,而且与景物的特点相契合,令人感喟!

又如席慕蓉《燕子》中的片段: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选段写作者带孩子在野外散步,看到电线杆上有一只黑色的小鸟,她认为这是燕子,便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的悲伤。

二、结合修辞,融注情感

写景时,若能结合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能使景物所含的情感更为生动感人。如屠格列夫《猎人笔记》中的片段:

小片的白杨树林里阳光充盈,似乎因抖落了细枝密叶而轻松愉快。谷底结着白霜,微风飘然而至,追着落叶嬉戏——这时,河水奔腾,翻卷着青色的波浪,逍遥游耍的白鹅和鸭子此起彼伏地飘浮着。

选段描写了屠格列夫家乡树林的独特风光,白杨树林“轻松愉快”、微风“追着落叶嬉戏”、白鹅和鸭子“逍遥玩耍”,拟人修辞的使用,突出了树林的生机和活力,令人欣喜。

又如苏连硕《秋雨》中的片段: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选段综合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春雨的“吝啬”“稀疏”,衬托了秋雨的“缱绻连绵”,以“淅淅、沥沥、簌簌,潺潺”等形容词的排比,突出了秋雨的持久、豪爽、气派,情感婉柔,文笔清新。

三、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景为由,情为根。“融情于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明写景暗含情。此时,景和情是相融为一的。

1.乐景乐情,情感共鸣

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片段: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作者在这里并非单纯地描摹自然形态,而是把自己喜爱小屋的主观情感也倾注其间。“清新”“自然”“玲珑”“柔和”等美好的词语,“一片风帆”“一只飞雁”“一点灵动的色彩”“一点生气”“一点情调”的比喻,都突显了小屋的美好,也更映照了作者对小屋的无限钟爱和热切向往。

2.乐景哀情,震撼人心

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如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支《小音乐家扬科》中的片段:

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

黑暗的社会制度夺取了酷爱音乐的扬科的生命,他遭到了两次非人的毒打,终被迫害致死。然而在写杨科的死的同时,作者却描写了一段与他不相干的景象。然而这景象越美好,杨科的死就越显得悲惨,强烈的对比,更加令人感到惋惜和同情。

3.哀景哀情,哀伤悲切

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哀情。如鲁迅《故乡》中的片段:

时候既是严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往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条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我”悲凉的心境,这与当时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状况相映照,更能突显人的悲凉情绪。

4.哀景乐情,反衬鲜明

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如巴金《灯》中的片段: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几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进,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飞雪飘打在我脸上”“陷在泥泞的土路中”“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文中环境不可谓不恶劣,但“我”受到灯光的鼓舞和指引,却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进”,衬托出了“我”的顽强和在逆境中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


典例赏读

一朵小花

古清生

我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几点儿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小花。它们在春天的阳光照临下,竟是透着那么一份惊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儿毫无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停下步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要美妙得多。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颤栗不止,它整个的形象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它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这样微小的颜色,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种呵!它的呈现,妩媚了我心头的枯燥的北国的春天。(有删改)


赏读

作者由南方到了北方,眼见了北方植物艰苦的生活环境,然而一朵开在“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里的小花,给了作者莫大的喜悦和深刻的启示,抒发了作者对这朵小花坚韧而强大的生命力的赞扬。

选段触景生情,且融情于景,相信也能“妩媚”读者心头的枯燥。

(来源:《楚才报》26期4版)

【编辑:胡慧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