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马旭穿裂口掉皮皮鞋打款300万,木兰县教育局负责人:鼻头都酸了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8日讯(特派记者戴旻阳发自黑龙江省木兰县)将千万元毕生积蓄捐献给家乡,马旭老人的事迹感人肺腑。捐款念头如何萌生?捐款过程经历了哪些波折?经手捐款的当事人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

2019年春节期间,长江日报记者通过电话连线、实地探访,将上述疑问一一还原。   

老人家中所用,全是旧被褥旧沙发,15元淘来的皮鞋穿得裂口掉皮,面对银行工作人员多番排查诈骗风险,老人急得不停强调“老家人”身份……

全程与马旭对接捐款事宜的木兰县教育局长季德三回忆,首笔300万元捐款到位时,“自己和同事们鼻头都酸了,高兴不起来”。 

与“儿子”会面,表露捐款家乡愿望

现居武汉黄陂的马旭和老伴颜学庸 记者任勇 摄

马旭是驻黄陂原空降兵95942部队离休干部。193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1947年参军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她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属一个师。

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

“老娘!”活动上,这样一声亲切的称呼,来自马旭的战友金长福。

来自辽宁抚顺的金长福入伍后,与马旭一同进入跳伞集训队,因为是东北老乡,两人熟识起来,成了年龄相差23岁的忘年交。彼此称“老娘”和“小金子”。 

那天,“老娘”告诉“小金子”,自己有个愿望,希望能将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捐给家乡哈尔滨市木兰县。

63岁的金长福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他回忆,马旭很早就有给家乡捐款的意愿,委托他帮忙完成这个心愿。2018年3月,金长福辗转联系上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政府,转达了马旭的心愿。

“如果没有家乡人当初送我去当兵,就没有我的今天。”金长福回忆,“老娘”多次说到这句话。

从14岁参军离开故乡,70多年间,马旭仅在1976年回过家乡一次。

金长福说,那一次马旭为过世的父母立碑培土,碑文上刻下“为人类奉献一切,为革命万古长青”,这也是马旭一生的信条和写照。

40分钟通话敲定捐款用途,老人说“很兴奋”

马旭 记者何晓刚 摄

金长福说,经过多番考量,马旭决定将捐款定在教育上——她希望能为培养孩子出份力。她说,孩子是希望、花朵和未来,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受马旭委托,金长福与木兰县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开始了对接。

“得知马旭老人准备捐出老两口毕生积蓄约1000万元,当时惊讶不已。”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000万捐款,是木兰县迄今接受个人捐款数目最大的一笔捐款。

2018年5月中旬,历经数次与金长福的联系,木兰县制定了将捐款用于建设一个文化教育综合建筑的大致方向。

5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季德三第一次直接与马旭通电话。“向她报明来历,老人很激动,说终于听见了家乡的声音。”

这次通话持续了近40分钟,电话里,马旭介绍了自己如何参军,如何成为空降兵,如何想到捐款的前因后果。

慎重起见,季德三耐心与马旭交流,再三确认捐款是马旭老人的真实意愿,也取得了老伴的支持。“当时我想的是,如果老两口商量后决定不捐这笔钱,木兰县委和人民同样会对老两口表达敬意,有这种想法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马旭老人在电话里回答:老伴就在电话边,捐款也经过老伴同意。“如果没有老伴的支持,也凑不出这些钱。钱是两人的共同积蓄,包括一分一毛攒下的工资和一些专利费。”

季德三向老人详细介绍了县里对于捐款用途的研究方案。听完方案,马旭老人高兴地回应道:“你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更加坚定了我捐款的决心。”

双方约定于2018年8月第一笔300万存款到期后立即进行捐款。另一笔500万元理财产品于2019年3月末到期,计划2019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还将捐出在邮政储蓄银行的200万元活期存款。

“时间不早了,耽误您休息了吧?”临近通话结束时季德三问到。马旭说:“我没事,我现在很兴奋。”

捐款一波三折,300万元从上午“捐”到下午

颜学庸、马旭夫妇相濡以沫 记者何晓刚 摄

2018年9月12日,木兰县教育局长季德三、木兰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宋祥利来到武汉,到达马旭老人家中。

这是第一次见到马旭老人,看到她的家,季德三说:设想中,老人家中不说富丽堂皇,起码也应该安逸舒适。但看到的却是旧被旧褥旧沙发,老人家的生活环境极为简陋。

签署县里拟定的捐款协议时,老人看得很仔细。在协议上签字后,老人笑说:咱们明天就上银行捐款。

9月13日上午9点多,马旭老两口与季德三、宋祥利在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碰头。

到银行后,马旭告诉支行个人客户经理潘媛说她要转钱,转到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一个账户,金额300万。谨慎起见,潘媛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值班副行长。

值班副行长将几人引进办公室,进一步了解核实情况。而随行的两人和两位老人似乎并不熟悉,这让银行工作人员提高了警惕。

为进一步核实信息,防止老人上当,银行工作人员向辖区派出所求助,民警赶到银行后,与黑龙江省木兰县政府办公室、木兰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经调查,确认随行的两个人确实是马旭老人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干部,捐钱的老两口是真捐,受捐的木兰县也确有其地。

季德三说,这场误会的发生,导致捐款行为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其间,老人因为着急,多次向银行工作人员强调请相信老家人的身份,这让他很感动。

历经波折,300万捐款这才得以汇至木兰县。

首笔捐款到位后,经手人却“内心沉重” 

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武汉黄陂,马旭的丈夫颜学庸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贴福字。记者李子云 摄

“这个暖心的误会,让我看到马旭老人捐款意志之坚定,她希望完成自己心愿的速度能快些,再快些。”

季德三说,完成首笔捐款的接收后,他内心很不平静,“高兴不起来”。

他说,到银行时,马旭老人穿着一双裂口掉皮的皮鞋,是老人在地摊上花15元淘来的。看到她步履蹒跚的背影,看到银行工作人员为防骗核实过程中,老人着急的表情,她为家乡捐款意向的强烈,对家乡的深沉大爱的强烈,季德三感觉内心沉重。

返回木兰县后,木兰县在如何使用马旭捐款上,制定了“让受益群体尽量多一些,符合马旭捐款初心”的方向。

经过多部门严格论证,综合各方意见,2018年10月31日,木兰县县委书记、组织部长、教育局长一行带着建设“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的方案来到武汉,回访马旭老人,方案获得了老人的同意。当天,马旭夫妇被授予木兰县“荣誉市民”称号。

季德三说,每次和马旭老人的接触,内心都受到冲击。马旭老人早年没机会接受全面正规的教育,因此老人最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她想把钱使到教育方面,这是她内心的初衷。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季德三说,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走近马旭、接触马旭,就会发现她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和教材,感受到老人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家乡的深沉大爱,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

【编辑:符樱】

(作者:戴旻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