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多用“外地人体验”审视城市服务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武汉是著名的九省通衢之地,正在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进口、出口、中转顺不顺,快不快,便捷不便捷,是关乎城市形象、城市品质的大事,也是检验城市服务能力的窗口。

今日,地铁2号线南延线开通后,2号线的运营时间就超过了零点,成为武汉首个转钟地铁。2号线备受关注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串联汉口、武昌、武汉三大火车站以及天河机场。这两点,对于夜间到站旅客,的确是喜事一桩。

这条线路有个特殊之处,因为运行线路长,按照大小交路比组织运营。所谓“大小交路”,用文字解释起来非常麻烦,但如果亲身去体验一两次,尤其不那么容易地找对一两次,自然会印象深刻,记忆清晰。

然而,2号线的两头,光谷火车站和天河机场,是城市两大入口。当一个外地旅客,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面对一套完全陌生的交通系统,那颇有些复杂的“大小交路套开”是个不小的考验。尤其是在赶火车赶飞机的匆匆时刻,如何清晰简单地给旅客以标识、指示,的确有难度。

每一个外地人,都是城市服务的初体验者。相较本地市民,外地人的初体验能较完全、客观地检验服务水平。

比如,武汉有三个火车站,武汉人习以为常,经验中甚至包括了哪些站以北上车为主,哪些站以高铁动车为主。但是,长期以来,对不熟悉武汉的外地人,如何区分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一直是道难解之题。如果在武汉中转,又恰好不在同一个站,那在最短时间内游走于三个站,更是一件考功夫的事。

对外地人来说,最担心的还是夜间到站,这也是2号线南延线开通引发热烈关注的原因之一。

这两天,“各大火车站出站难”成为本地网络社区中热议的话题之一。节后,不少回汉的本地人,夜间到汉,出站颇难。公交收班、地铁停运,偶有夜间公交,却很难挤上去。的士要么太少,要么不拉短趟,网约车排队百名开外……以至于不得不在寒夜里走半个多小时去拦车。有网友感叹,回到自己住了多年的城市,才体验了一把“外地人”的不容易。

常识告诉我们,进入一座城市的第一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和温度。一座城市的口碑,多数从这些细节中来。

武汉是著名的九省通衢之地,正在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进口、出口、中转顺不顺,快不快,便捷不便捷,是关乎城市形象、城市品质的大事,也是检验城市服务能力的窗口。

近年来很多中国人到国外自助游。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大都市如东京等地,即便语言文字不通,在火车站或机场乘地铁、公交都很方便,因为其示意图极其直观易懂,游客并没有隔阂感。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在2018年春运起,就针对夜间到站推出了“高铁/航班+如约巴士/机场巴士/地铁+出租车”无缝换乘接驳出行服务,在旅客中广受好评。

以夜间到站为例,很多城市都觉得为难。因为公共交通不停吧,乘客太少,成本太高,司机工作强度太大。停吧,旅客又不便,常有旅客抱怨出站难。解决问题不妨多些思路。2018年12月30日 ,武汉一家电台,就曾面向出租车群体播报,晚11时到次日凌晨1时,将有1000多名旅客陆续到达武汉站,出租车可酌情前往候客——看,大数据时代,解决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

【编辑 华智超】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