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今年建设8个综合性示范性养老中心

评议团成员考察武昌区中华路街瑞福年华颐养中心。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5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夏少宇 徐轶)养老问题关乎民生、紧连民心,如何保障市民都能“老有所养”?10月15日,武汉市组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评议团来到武昌区,就武汉市民政局承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事项目进行现场评议。

老人出现异常情况将触发红外线报警装置

评议团成员考察武昌区中华路街瑞福年华颐养中心。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在武昌区中华路街瑞福年华颐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评议员们,这个养老中心今年7月试运行,服务中华路街4个社区居民。这栋4层建筑共有32个房间、46张多功能照护床位,目前已入住11位老人。

评议员们看到,这里环境温馨、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每层楼有不同的标识色彩区分,还配备了洗衣房、用餐区、茶水间、浴室、康复锻炼区等场所。

养老中心设施齐全、服务周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在展示样板间,工作人员介绍,该养老中心所有房间配有孝心眼监控、红外线人体感应仪、便携式紧急呼叫按钮等智能化安全设施。“老人上卫生间超过20分钟没出来,或有其他异常情况,红外线人体感应仪识别后触发报警,通知家属和相关人员。”

工作人员介绍养老中心智能平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该养老中心可根据居民不同需求,提供全托、日托、上门送餐和家政等服务,还提供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结合武昌区正在推进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将智能安全设施安装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

评议员们从现场演示看到,手机端可实时连线签约老人家中监控设备,可实现老人子女随时查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红外线智能报警系统将持续呼叫,如遇未应答,将从老人子女、照护中心、区民政局平台逐层发送,确保及时响应。”

养老中心的智能设备。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在位于武昌区民政局办公楼内的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评议员们看到,这里的远程监控系统对接辖区27家养老机构、126个养老服务中心、41家养老服务网点等,具有养老对象远程查看、收集数据、信息查询、救助呼传等功能。居民可进入武昌微邻里“养老地图”,查看全区所有养老服务站点情况,并可在线预约服务。

今年建设8个综合性示范性养老中心

工作人员介绍养老中心的智能平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努力实现全市老年人‘老有所养’!”在随后召开的现场评议会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事项目的目标是:今年启动建设8个床位在500张以上的综合性、示范性养老中心;启动建设20个由政府建设或提供场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建10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3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在蔡甸区、黄陂区开展区域示范养老院的改革试点。

“看到这么好的服务、这么先进的平台,我们心里踏实了!”评议员卢建荣在评议时为实事项目办理成效点赞,她建议,在今后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加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让养老服务覆盖面更广、服务质量更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我市正在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争取到2022年底,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

评议员韩德心、汪洋等提出,养老服务除了提供基本生活服务,满足精神需求同样重要。他们建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应更注重娱乐功能,完善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功能,多举办各类活动,“让老人们不仅‘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徐丹丹、丰枫等多位评议员表示,智慧化居家养老更符合当下老年人心态,易于接受,应大力推广。

对此,市民政局回应,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今年内启动5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编辑:邓腊秀】


(作者:宋磊 胡冬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