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武汉协和医院承办2021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大会副主席、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讲话。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6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张玮 赵迎超)10月16日,2021全国肿瘤学术大会在汉开幕,汇聚数位院士、100多位顶尖肿瘤学专家学者、2000余位国内一线肿瘤治疗专家,主论坛和十余个分论坛同步召开,面向全国同行现场直播。拥有155年历史的武汉协和医院承办了本次大会,大会副主席、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表示: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大会将就肿瘤精准医学、前沿诊疗技术、未来研发趋势等进行深度研讨,为健康中国肿瘤防治行动献智献策。

本次大会上,大咖云集研讨最前沿技术。

发现国人肺癌易感基因有助精准防控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专家沈洪兵教授解读了肺癌基因组流行病学在精准防控中的运用。沈洪兵教授是“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的发现者,他的课题组发现了21个新的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首次建立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这项历时10年的随访数据发现:相对于低遗传风险组,高遗传风险组罹患肺部的风险为2.37倍;遗传高风险的轻度吸烟者肺癌发病风险与重度吸烟者相近,也就是说:尽管大多数肺癌可归咎于吸烟,但仅有不到20%的吸烟者发展为肺癌。而非吸烟者和年轻人中也存在的肺癌病例说明,不同个体对环境暴露的反应存在遗传易感性。此外,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调查中发现,非吸烟者总生存期比吸烟者更长。沈洪兵院士在演讲中说:在引入遗传风险评分之前,发现一名肺癌患者需筛查203人,而现在发现一名肺癌患者只需筛查125人。

一批肿瘤学中青年优秀论文作者获奖。

MDT模式让各科医生“围着一个病人转”

“不必谈癌色变,现在很多晚期癌症已非‘不治之症’。”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之一,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杨坤禹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

“过去是病人围着医生转,一位病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跟一位医生打交道。而现在是各科室医生组成一个固定的团队‘围着一个病人转’,全方位全周期掌握病情,给出最佳方案。”杨坤禹教授表示,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单个的治疗手段不能解决肿瘤患者的整体问题。他以自己所在科室举例说,协和肿瘤中心组成包括外科、内科、放疗、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每周对病人的病情发展进行会诊,提供“量体裁衣”的整体治疗方案。而随着靶向治疗的突飞猛进和免疫治疗的不断探索,为MDT模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解决方案,使肿瘤治疗的精准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于金明院士通过视频称赞本次会议:为提高全国肿瘤领域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与科研能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术交流平台。

【编辑:余丽娜】

(作者:罗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