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国人抛弃洋货,是“中国制造”获更多认可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披露,9月份特斯拉销售56006辆,同比增长39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1099辆,同比增长更高。另外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虽然销量与比亚迪、特斯拉不是一个量级,但市场潜力不错。

这是继家电行业后,“中国制造”在乘用车市场的一次攻城略地。家电本来是日本、德国品牌的天下,但随着中国家电制造的崛起,日本几乎全面退出世界家电行业。近日传出消息,欧洲老牌电器业巨头飞利浦将其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一家财团,这意味着中国家电全面接手全球家电制造与供应。而一直被欧美日系车牢牢占领的中国市场,中国品牌还没有居于“掌控”地位,但已有后来居上迹象。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这种进展引发国外媒体的强烈关注,比如德国人对中国消费者的这种转变非常敏感,近日德媒又在感慨“中国消费者变了,变得越来越支持国货”。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德国担忧中国市场的转变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否准确把握了现实、认知本身是否符合实际也很重要。

与其说中国消费者态度变了,还不如说,“中国制造”的质量上来了,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的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的国家共同体意识空前强化,家国情怀高涨。但作为消费者,中国人毕竟也是理性的,因为涉及钱,情怀终究拗不过对性价比的考量。中国人买国产家电,是因为它们现在的确是价廉物美的;中国人买国产新能源车,也是因为比亚迪是值得信赖的。

不能说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完全不影响他们的购物取向,但质量、性价比等仍然是中国消费者掏钱时的决定性因素,否则就不能解释特斯拉、宝马、奔驰何以能够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德国和日本同样是汽车制造业大国,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牢牢地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日系车现在却有点走下坡路。背后的原因是,德系车走高端路线,而日系车却在与中国国产车竞争,由于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走的是新能源创新之路,结果就慢慢地将保守的日系车替代了。

固然有主场优势,但面对各种优势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国制造”主要还是靠苦练内功,用质量、性价比上的实力说话。如果靠中国消费者在爱国情怀驱使下,时不时“爱国消费”几单,“中国制造”必定行之不远。能够走到今天,诀窍就是不断创新,通过创新寻求对世界品牌的超越。现在也不能说“中国制造”已经大功告成,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走多远,即“中国制造”走多远。

【编辑:付豪】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