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做作业的孩子4天后变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7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刘淳)15岁上初二的男生小丁成绩不理想却盲目自信,每天回家先关上房门玩游戏,写作业写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都是常事,父母和他一谈学习就炸毛。在心理老师指导下,妈妈改变做法,孩子也变了。10月15日东湖高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布置暨医教结合推进会上,这个真实的案例打动了现场的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听众。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实际上,妈妈改进后的做法:端一杯牛奶,悄悄放在孩子桌上,摸摸他的头说:辛苦了!其他时间闭口不主动问学习。坚持了4天后,孩子主动给妈妈打电话:我在学校写完作业了!

活动现场。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倡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以2021年“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东湖高新区意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全面落实东湖高新区“家校医”三方联动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随后,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梁忠布置了2021—2022学期重点心理工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舒晓辉副院长对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刘连忠副院长讲授《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转诊》,以及由湖北东方明见心理健康研究所专家刘芬老师讲授《青春期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健康的少年》让听众受益匪浅。 

刘连忠主任医师结合实际案例从目前国内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包括多动症、ASD、抽动障碍、抑郁焦虑等),以及如何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恢复上学、青少年自己及家庭心理健康维护)等几个方面,给大家生动地阐释了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转诊。

活动现场。

刘芬老师从儿童家长的身份出发,以真实的案例分享切入讲座主题。让在座的心理老师们通过对孩子处境的察觉、发展阶段和自我需求、关系的功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换一种视角和方式来面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刘连忠说,“医教结合”旨在通过联动三方资源和力量,逐步提升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重点增强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在危机识别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稳步推进学生及家长对心理疾病、心理求助有积极态度和积极行为,同时建立试点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的定点转介、治疗以及危机干预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迹象的识别率,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保障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编辑:余丽娜】


(作者:毛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