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从哪来?2000多名专家研究,成因揭晓!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指出, 有两千多名全国一流的大气、气象等科学家,通过近6个亿的基金研究,找到了雾霾的原因,即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偏重。

雾霾这个难题,成因是什么?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3月5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上指出, 有两千多名全国一流的大气、气象等科学家,通过近6个亿的基金研究,雾霾的原因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关键就是京津冀的产业结构偏重。

“(北京去年年均雾霾浓度51微克/立方米)2/3来自北京市,1/3来自外界传输,这是全年。但重污染期间,像刚刚经历的这次空气重污染天气,55%-70%来自于外地,因为气象条件不一样,这两个数非常具有说服力。”他说。

北京环保局此前的消息指出,北京3月2至4日也将出现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5日上午起,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

2000多专家花了近6个亿研究

雾霾为什么在北京严重?

2017年3月17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加入一项新任务,即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

李克强此前指出,“两弹一星我们都研究出来了,这一事关人民群众重大期盼的难题必须拿下来!我们不计成本,再多钱也要拿。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对症下药’!”

李克强指出,无论是研究大气的,还是研究土壤的,各相关学科力量都组织起来,进行跨学科集中攻关,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让大家都看到更多蓝天。

现在这个研究已经有进展。

刘炳江在3月5日的政协新闻会上指出,治理雾霾已经有了办法。

他指出,两千多名全国一流的大气、气象等科学家,花费近6个亿的基金来做研究。在“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的城市驻场、驻市蹲点,已经开始制定“一市一策”来进行治理。

“雾霾什么时候来,多大范围,什么时候走,都已经有分析,同时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了依据。因为有他们在背后,科学治霾、精准施策我们是有信心的。”他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从2017年4月以来,已经对雾霾成因和治理攻关研究了近2年,发现硝酸盐超过硫酸盐成为京津冀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最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

2017–2018年采暖季期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其中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主要组分的占比分别为28%、19%、12%和11%。

成因是什么?

那么硝酸盐的成因是什么呢,雾霾背后的居民生活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是什么导致的呢?核心还是重工业比重大。

刘炳江指出,北京2018年全年雾霾浓度51微克之中,2/3来自北京市,1/3来自外界传输,但是近期重污染期间,像刚刚经历的这次空气重污染天气,55%-70%来自于外地。

这有各个产业结构偏重的原因。比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2%,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1/3,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39%,粗钢产量占全国的43%,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9%,原料药占全国产量的60%。

刘炳江表示,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这么密集,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4倍左右。所以大家说一没有风霾就来,确实是这个样子,因为排放量远远超过大气环境容量。

下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难度大。

2013年北京煤炭消费量是2000多万吨,2018年不到300万吨。北京迄今将非北京功能的一千多家企业疏解了,但是未来降低雾霾浓度仍需要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认为,下一步工业领域要加快实施“双替代”(天然气代煤、电代煤),这非常关键。

同时城市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筑节能。在城市取暖、散煤替代方面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燃煤电厂各种形式的余热取暖和热能利用,这里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供暖、制冷。

他举例指出, 雄安2018年年底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870万平方米,替代了标煤22.6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接近60万吨。河北大名县地热能的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287万平方米,替代标煤6.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了17.4万吨,城区里面的取暖90%覆盖,现在都用地热能,潜力非常大。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