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岁老建筑“搬家”为何要分两步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3日讯(记者冷靖华)截至10月23日上午10时,位于青岛路片汉口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贺衡夫怡庐第二次平移完成。近百岁老建筑平移“挪动”41.8米,分两次完成“搬家”。

这栋被平移了两次的老建筑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贺衡夫怡庐主楼,位于江汉区青岛路片汉口历史风貌保护区内,该保护区是武汉城市文化根脉所在,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多,不少历史建筑已被重新保护修缮过。该主楼的两次平移由武汉华发置业有限公司主导,是华发在青岛路片区参与的历史建筑保护项目之一。


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现场。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今年1月10日,为推进我市青岛路片历史风貌区保护,位于保护区内的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栋历史建筑以每分钟20毫米的速度,向中山大道方向进行约10米的平移,整个过程耗时7天完成(注:移动的速度不是匀速,中间有停留)。

作为2021年汉口历史风貌保护区改造的全新起笔,今年10月5日,时隔9个月,该平移工程再次启动,将主楼反方向朝着胜利街方向移动31.8米,实现对建筑的整体搬迁。截至10月23日,该主楼的全部平移工程已完成,这栋近百岁的老建筑终于搬到了自己的“新家”。



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前、后效果图 制作马伊霖

为何不能一次移到位,需要先后分两次进行平移?

该负责人介绍,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的最终选址经过专家的多轮审批以及多维度的综合考量才最终确定,并决定将平移工程分两次进行。

如果第一次就平移到经过专家审批规划后的最佳位置,主楼的位置就会和下面的地下建筑施工位置发生重叠,不利于贺衡夫怡庐主楼的安全。所以,第一次先对楼体进行全面加固,沿建筑轴心向中山大道方向平移约10米,在离地下建筑施工位置更安全的距离后,再在原址上开挖一层约5米的地下室作为车库,缓解历史风貌区内停车难问题。等地下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平移工程,将主楼向胜利街方向移动31.8米,移回专家规划的最佳位置处,以实现对建筑的整体搬迁。

“虽然,平移及修缮一座历史建筑比建造一个同等规模的楼房,要多付出数十倍的人力物力,但保留这个建筑原有的历史特征,通过功能再造呈现完整的历史风貌是有历史意义的。我们肩负着这样的时代重任。”武汉华发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有关报道,2016年3月,位于中山大道长堤街附近的一栋老建筑“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也曾进行整体平移。

【编辑:邓腊秀】


(作者:冷靖华 刘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