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武汉打造一批“国之重器”,4年内,省市每年要投100亿元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8日讯(记者陈诚)武汉将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3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全市科技工作会获悉,未来几年,武汉将以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科学中心为主线,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强弱项,建机制。

资料图

据了解,武汉将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加快项目建设。计划到2022年,省市每年共同筹集1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装置、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和重大人才团队建设,打造一批“国之重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统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高校院所以及大型企业科研力量,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增量优质科技资源,集成电磁能、光电子、微电子、地球空间信息、精密测量、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布局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开展跨学科、大协同创新攻关,筹建国家实验室。


资料图:精密重力测量大楼效果图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脉冲强磁场、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功能。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谋划建设作物表型组学、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磁阱型聚变中子源、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空天信息、脑科学、农业微生物、原子频标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指标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基础。

加速推进存储器、航天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提升国家信息光电子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力争获批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按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创建要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硬指标”才有申请资格。 据了解, 从目前获批的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看,上海已建成6个大科学装置,北京和合肥已分别建成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目前,武汉仅建成脉冲强磁场装置,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成为中国首个正式投入运行的P4实验室,虽已建成,但未作为大科学装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认可,精密重力正在建设之中,国家实验室才刚刚筹建。大科学装置数量不够,导致我市未能进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行列。此次,省市加大投入,将全力推进相关设施的建设。

同时,武汉还将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着手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将“中国光谷”打造成“世界光谷”。对标上海张江、美国硅谷等国内外知名科学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孵化平台,将长江科学城建设成为武汉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编辑:刘思】

(作者:陈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