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理工教授团队回汉创业:研发汽车发动机核心零件,企业成立3个月产品出口到美国

至驱动力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生产。长江日报记者康鹏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1日讯 “最近,美国有好几个大客户要来企业考察,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研发和产能跟不上。去年,我们只能完成客户订单的1/3;今年,我们正在规划引入自动化生产线。”

日前,至驱动力公司总经理黄涛表示,该企业科技研发成果已经成功产业化,今年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至驱动力位于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是该工研院孵化的首批企业之一。企业的3位主要创始人黄涛、程鑫、韩屏,均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教授。企业技术负责人程鑫曾主持过多个国家级项目,并曾参与过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生产设备-光刻机国产化研发工作。

企业的3位主要创始人黄涛(中)、程鑫(左)、韩屏(右),均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教授。程鑫供图

黄涛团队从事汽车电子研发已经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过全国首批汽车电子研究所,在汽车电子方面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

2003年,黄涛团队应邀到宁波创业,研发、生产VVT(一种发动机进气机构相位调整系统,可改善排放,增加动力)等传统燃油汽车控制系统。在国内率先产业化,不但出口欧美市场,在国内也为吉利、海马、江淮、北汽、众泰等企业配套。这家企业后来成为浙江汽车电子产业服务平台,于2015年被上市公司收购。

首次创业成功,2017年,黄涛团队核心成员回到武汉,成立了至驱科技,开始“二次创业”。黄涛介绍,在落户过程中,曾有多个城市提供现成的场地、资金,邀请团队前去,最终,创业团队还是选择了武汉。“这个项目技术含量较高,武汉有优势,最主要是人才。”

在至驱动力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梅涛摄

二次创业,至驱动力团队瞄准了发动机冷却辅助系统和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研发了电子智能水泵、偏心轴传感器、燃油泵控制器等产品。企业成立3个月,产品就出口到美国。

“一般成熟企业要给整车企业配上套,一般要3年,最快2年,我们创业不足两年,已开始整车厂进行合作。”黄涛自豪地表示。

目前,这家企业已聚集了20余人的研发团队,从“60后”到“90后”都有,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目前,这家企业正在规划自动化产线,并准备在4月份招聘一批工人,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汽车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140年,从来没有像当前一样,即将经历大变局,未来10-20年,全球汽车产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目前,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仍然面临‘卡脖子’局面,我们希望在武汉有所作为。”黄涛说。(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通讯员张敏)


(作者:康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