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试验半年,用乌冬面生产线做出热干面湿面

热干面深受武汉市民的喜爱。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产业化、标准化将热干面卖向全网和全国,55岁的童维金对此最有感触。22年前,童维金加入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口公司”),从一名炼钢工人转行做了掸面师傅。他和另外三人组成“掸面小分队”,一人负责拌油,其他人手握钢叉,一天能掸3吨面。

那时童维金33岁,有力气,干了一天也扛不住了,“胳膊疼得抬不起来”。童维金记得,那时“掸面小分队”经常换人,很多人干了一天就走了,20岁出头的年轻人都不愿留下。他坚持一周后,身体才开始习惯一天掸3吨面的强度。

大汉口公司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在2009年投入使用。童维金的掸面工作被机器替代,从和面到压面,再到煮面、沥水,全部由机器完成。童维金也从一名掸面工成了公司生产部部长。

今年9月底,肯德基开始在全国门店销售热干面,供应商就是大汉口公司。为了赶这批订单,“十一”期间,童维金和同事们只休息了两天,4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日产热干面50吨。

这是童维金在22年前不敢想的事:“那时候人可以加班,机器加不了,煮面的那口锅一天只能煮3吨面,我们想多掸面,但机器跟不上。”

为了实现热干面生产的产业化和标准化,武汉的热干面企业付出了大量努力。

大汉口公司解决了热干面干面的自动化生产,如何实现湿面自动化摆在了湖北常青麦香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常青麦香园”)面前。

和走速食热干面生产的大汉口公司不同,常青麦香园主攻线下门店。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热干面品牌出现后迅速打开了市场。

常青麦香园成立两年后在武汉已有30多家门店。每年春节,无论创始人李亚娟开出多高的工资,掸面师傅都要回家过年,留都留不住。

2013年春节后,李亚娟带着团队去了一趟河南,要找一条能生产热干面湿面的自动化生产线,跑了好几家都没有。无奈,他们从河南运回了一条乌冬面的生产线。

李亚娟和研发团队泡在工厂改造生产线,每次试验就要消耗一两吨面粉。经过反复试验,半年后用生产乌冬面的生产线做出了热干面湿面。

目前,常青麦香园已建成4条现代化、自动化的面条生产线,每条线每小时的生产能力达4500斤,可为常青麦香园1600多家店供货。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维纳)

相关报道

够时尚!热干面触网拥抱年轻人

存放一年仍能保持最初的口感,热干面创新还在继续

【编辑:贺方程】

(作者:张维纳 何晓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