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帮助“大魔王”转变 大人们要先清空成见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叶文静

学校里,有个外号叫“大魔王”的男生小林(化名)常常让老师们头疼。班上几乎所有同学都被他打过,几个小个子男生更是对他言听计从。学校里的班牌被他打落了,家里的大门被他用雨伞戳穿过。男孩的家长很苦恼:“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又惹事。”对这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如何引导才有效呢? 本期“你问我答”邀请到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心理健康老师叶文静为大家支招。

在我看来,小林具有攻击性行为障碍,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他对别人充满敌意甚至憎恨,有时言语攻击,有时行为攻击。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贴上“问题男孩”“问题女孩”的标签,不好好引导,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要解决孩子行为的问题,首先要找到他行为的发源之处。以小林为例,通过了解,老师发现小林好胜心强,性格倔强情绪不稳定,行事冲动,他的家庭中也存在着家暴倾向。小林父亲经常对家人动手,母亲会把所受的委屈转到小林身上,常常抱怨自己困在这个家里都是因为小林。小林内心深处存在很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他的个头很高,在家和父母对着干,在学校就仗着身高的优势欺负个头小的同学。小林在学校里屡遭轻视甚至是歧视,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他会用敌视一切来反击,用侵犯他人的行为来获得宣泄,寻求自尊、自信。因此,对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一定要深入了解问题根源,绝不要轻易贴上标签。

和小林这样的孩子谈话,要很注意方法。在和小林见面时,我先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牵着他的手,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不要觉得他是“调皮生”“麻烦生”,不能反感他,更不能用“愤怒”的情绪去评价,多听听他怎么说。在耐心引导下,小林慢慢打开心扉,说出了他做的每一件“坏事”背后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牵强,甚至可笑,但这就是一个接收他人帮助的入口。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在引导孩子时,要清空自己的成见,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爱和尊重。

为了让小林融入班集体,我设计了几个小活动,如玩游戏“众人划桨开大船”、互相介绍同班同学的优点等,帮小林创造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其实,如果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能给“问题学生”更多友好的帮助和鼓励,会让他们有更多自我肯定。

此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尤其是对待所谓的“调皮生”,更要注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给孩子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对于孩子的不足,批评要婉转,建议要具体,讲究教育策略和技巧,并要愿意包容,善意地等待,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长江日报记者刘嘉整理)

(作者: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