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戏码头,观众依依不舍,许下每年一次的武汉之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记者万旭明)转眼间,历时近20天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已在武汉落幕。艺术家们对武汉这座“戏码头”的向往,对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热爱,与武汉观众最热情的掌声叫好声交织在一起,留下了一段最诚挚、最温暖的戏剧记忆。

京剧《母亲》演出现场。记者许魏巍 摄

带着向往、敬意来武汉,艺术家们心里暖暖的

武汉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是知名的“戏码头”。如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所说,“武汉为戏剧节所做的周全准备与艺术家们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形成了一种合力,使戏剧节能成功举办。”他相信:“经过长足的发展,武汉这座‘戏码头’会更加灿烂辉煌。”

来武汉,对很多艺术家而言是亲切的,也是紧张的。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施夏明在过去几年就常来武汉,“对武汉有着深深的感情,不仅因为它的开放和包容,更因为它的勇气和担当。”他笑说:“每次来武汉演出都是荣幸又激动,心里还有一点点打鼓。我们都知道武汉这么一个‘戏码头’,有很多剧种上演,观众的艺术审美水平也很高。”国家一级导演、著名京剧作曲家续正泰则说道:“武汉是京剧的老根据地,一些流派的创始人就来自这里,京剧唱腔里的湖广音也与湖北有关。来武汉演出,我们是带着敬畏之心来接受检验。”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党支部书记贾吉庆则向武汉发出“文化走亲”的邀约,“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经过抗疫斗争,武汉在全国人民心中树起了很高的标杆。”亲身体验过武汉的美丽和热情,他感到“心里暖暖的”,并盼望“武汉和唐山同为英雄的城市,能在文化上多来往、多交流。”

京剧《新龙门客栈》演出剧照,金镶玉(右二)主演史依弘饰。记者 许魏巍 摄

观众依依不舍,许下每年一次的武汉之约

18日晚,新晋中国戏剧“梅花奖”戏曲类榜首楼胜在武汉剧院上演折子戏专场,全程高能、全员高能的演出彻底引爆了武汉观众的热情。人们几乎是踩着鼓点叫好了一整晚,演员每一次挑战高难动作、每一句精彩的演唱,都伴随着剧院里楼上楼下满场观众的掌声、呐喊声。

而在这一晚的观众席里,坐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次日,濮存昕说道:“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戏剧节各方面的组织工作、服务,各方面的保障、剧场,还有观众热情参与,都让我们非常感动。很多剧团都跟我们说,到武汉演出感到很温暖,反应很热烈,台上台下都是一种享受,真的感谢武汉,感谢所有为了戏剧节做出努力的朋友。”

24日晚,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携京剧《新龙门客栈》在武汉剧院演出,再次上演高燃现场。演出结束后,舞台上的大幕三次落下、又三次升起,观众们仍然站在原地不肯离去,用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呼唤”出了史依弘。她双手合十笑道:“每一次来武汉,大家都是这么热情。”这一晚,直到史依弘返场加演后,人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而在离场之前,观众们高呼“每年都来吧”。舞台上的史依弘连忙应下:“一定的,每年都来。”

话剧《家客》演出现场。记者 许魏巍 摄

打“飞的”,坐高铁,全国戏迷“追”到武汉

能在20天里看遍14大戏曲剧种,还加上话剧、歌剧、儿童剧,对戏迷而言是莫大的吸引。早在戏剧节开幕第一天,来自全国的戏迷们就赶到了武汉。81岁的成都老戏迷蔡志雄和妻子一起赶早班机飞到武汉,在这里待足整整20天,只为一场好戏都不错过。而在2019年,这对老夫妻就已经在武汉“追”过全国地方戏南方会演,同样全程不缺席。无独有偶,为了当晚的开幕大戏京剧《母亲》,戏迷舒镇东专程从江西来汉,爱戏、懂戏的武汉观众,效果极佳的剧场,都让他感慨“真是不虚此行”。

在网络中,武汉观众则成了“羡慕对象”。楼胜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在武汉奉上“夺梅专场”,戏码之齐全,在江浙沪也很难见到,戏迷们为此从义乌、从北京赶到武汉。而在话剧《家客》上演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的微博就成了大型“晒单现场”,剧迷们晒出机票、行程单、演出订票单,与《家客》约定武汉相见。

【编辑:张玲】

(作者:万旭明 许魏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