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器武重集团完成年度技能人才等级认定 ,为机床制造业发展再添动力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见习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熊威 刘青)近日,中国兵器武重集团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2021年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本次认定涉及公司10个单位及部门、26个备案工种、5个等级、11个考点,100余套试卷,392名员工参加了笔试、实践操作、答辩等环节,初评结果出炉:375名员工成绩合格通过认定,其中,高级工59名,技师93名,高级技师27名。

近年来,武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335人才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人才队伍,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动力支撑。

技能工人比赛实操现场。通讯员熊威 供图

技能工人比赛实操现场。通讯员熊威 供图

采用“揭榜挂帅”竞聘模式,实施项目经理人制度

公司党委提出“335人才强企战略”,从顶层对人才工作进行规划,为武重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围绕“重型机床与专机并重”的战略布局,采用“揭榜挂帅”竞聘模式,以重点产业、转型项目、创新技术为重点,实施项目经理人制度,给技术人才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同时,公司党委研究制定了科技和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其中,科技人才按照“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兵器科技带头人—公司科技带头人—公司科技骨干”分为四个层级。对技能人才,则按照“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中国兵器技能带头人—公司级技能带头人—武重工匠”四级的职业发展岗位序列。三年来,选聘公司科带21名、骨干人才73名、管理、营销、党建、科技能手84名,公司技能带头人11人、“武重工匠”300余名,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和发展通道。

武重集团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正向激励机制,先后出台《武重集团科技创新激励办法》《关键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关键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明确了科技人才的薪酬结构与考核方式。在科带和骨干聘任伊始,即组织签订《年度岗位履职责任书》与《业绩考核细则》,根据岗位职责和承担任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设置、清单式管理和契约化考核,实行“一人一策”,突出价值创造导向。

对选聘出的公司级科技带头人、技能带头人、科技骨干和“武重工匠”,武重集团党委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按照ABCD四个档次进行评价,增加各类人才的压力和动力,使责任、义务、收入、荣誉相适应,形成你追我赶的“鲶鱼效应”,为武重实现“三次创业”的目标提供了坚强后盾。

技能工人比赛实操现场。通讯员熊威 供图

技能工人比赛实操现场。通讯员熊威 供图

搭建创新示范平台、“赛马比武”平台、企校合作平台

首先是搭建创新示范平台。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为牵引,以重点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抓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公司现承担国家科技专项18项,累计获得专利168项,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71项。重点产品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解决能源、船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多项“卡脖子”难题,顺利交付了高端船用机匣五轴加工中心、数字化移动式多功能制孔机床、大型海上风电轮毂加工用高精度铣镗加工中心等一批“高精智能”产品,其次是搭建“赛马比武”平台。举办技能竞赛和技能创新大赛,让比赛成为全员培训和练兵的平台。同时将比赛成果运用到技能鉴定和技能人才的评价中,建立了“工艺创新、技能培训、考核升级、技能推广”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三是搭建企校合作平台,针对性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选派优秀技能技术工人到技术院校进行半脱产培训,提高工人技能水平;同时广泛吸纳院校实习生,成为院校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培育后备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拓宽技术、技能人员的引进渠道。

武重集团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及先进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提升企业高端重型装备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编辑:冀杰】

(作者:郝天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