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藻类植物“吃”掉雾霾元凶? 高一学生感受科研魅力

科研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2日讯(记者曾晗 通讯员李洁)  你知道水生藻类植物是怎么“吃掉”雾霾元凶、怎样把荒漠变成土壤?你知道地铁隧道最深能挖多少米?……3月21日,在武昌实验中学,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硕士生志愿者站上讲台,为高一学生讲课,让学生们提前感受科研魅力。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同学们可别小看微藻,利用微藻发酵技术进行生物脱硝。可实现生物治霾。”从事水生生物学研究的邓思思给同学们讲解生物治霾的实施条件和过程,引发了刚刚接触到硝化反应的高一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她说,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主要元凶,治理雾霾消除氮氧化物的技术叫“脱销”。利用微藻发酵“脱销”,不仅能够避免过量氨对大气的污染,反应生成的生物质还能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带来经济效益。随后“蓝藻治理荒漠化”也引发同学们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中科院硕士在给高中生讲课

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魏翔结合自己研究的深部岩石工程,深入浅出,从地铁隧道的贯穿、地下矿井的挖掘,讲解了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即预警岩爆。同样是来自岩土力学研究所的明静以青藏铁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核电站建设、卫星发射等几个重大建筑类型来讲述了岩土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该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中华路街联合武昌区科协、武昌团区委、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发起的“闪闪青春路 缕缕未来光”科研体验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深入合作,将科研体验做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将持续一年。

【编辑  肖月】

(作者:记者曾晗 通讯员李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