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自由、流浪大师和我们过剩的荒诞|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半个多月前,有位朋友,在朋友圈晒了张“香椿自由”,网购,128元一斤。

转身下楼,在小区里看到一棵椿树,刚冒出新鲜的嫩牙。楼下大妈说,椿菜本来就是四月份吃的嘛,再过十天半个月,就遍地都是了。

大妈说得对,如今香椿价格在大小菜市自由狂奔。但我那位朋友颇有定力:你们不懂,我吃的不是香椿,是自由。

我那位朋友,是位思考者。她在圈内评价“流浪大师”:一群疯子对一个先知的围观。

我跟她不太熟。

只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记得哪个美学大师说过,真正荒诞的东西,每个细节看上去都合情合理。

《流浪大师爆红后的72小时》是一篇走红的文章,记录了围堵流浪大师的各路直播大仙。看这篇爆款文,就像看一幕浑然天成的黑色讽刺剧,你几乎要笑喷,但你又喷不出来,因为它就是现实,甚至暗含着每一个自己。

隔壁快餐店的老板娘说的很对:老沈没疯,这些装疯卖傻的人也没疯,他们有钱赚。

看似不正常的人,说正常的话,被视为另一种不正常。

一群正常的人,说不正常的话,被视为另一种正常。

我不认识流浪大师,也不认识任何一位抖音或快手上的红人。

只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直播神仙们极尽癫狂,但绝不是疯子。真正疯狂的是流量,每一个在“流浪大师”那里做过妖的,都在网络流量上显了灵。正是流量令人瞠目的倾泻,才有了群魔乱舞般的荒诞。

我并不知道流量在看什么,正如我不知道128元买来的自由是什么。

一个流浪汉读《左传》《论语》被视为奇谈,那意思就是说,工地上的泥瓦匠就该天天斗地主,快餐店老板娘就该天天刷抖音,写字楼里的粉领就该天天看《知否》,办公室里的职员就该天天看成功学,至于读《左传》《论语》的人,那是应该看《左传》《论语》的人。

这个逻辑荒诞吗?荒诞。

大名鼎鼎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过一首短诗: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荒诞如卡夫卡,也说过,一本书,像利斧一样,能破开我们心里的冰海。

理论上,生来平等,理论上,任何职业任何阶级都有智者,理论上,每个人都会对看到的世界有所思考和评价。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周围,不是理论上的。叫化子,仿佛就是一堆行走的垃圾,快餐店老板娘不刷抖音干什么呢,办公室里不刷成功学何以谈奋斗,至于《左传》《论语》,那只是一种专业工具而已。

所以,流浪大师看《论语》干什么呢,并不能多捡一份垃圾。香椿的确不重要,自由也是,重要的是能击败90%的竞争者,获得目力所及范围内的高贵。

这是现实。而我们也意识到这现实的不妥,所以忐忑,所以会在不妥中寻找新的不相容,以寄予我们复杂的好奇、同情、羡慕和幸灾乐祸。

于是,互联网像一片无数双眼睛组成的大海,到处寻找标新立异,却容不下一个与众不同。

这是真正的荒诞。

明知道椿树遍地有,而要去网上买自由。明知道读书无门槛,而要去吸食读书者身上的流量。

而这荒诞的细思极恐处,在于它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它就像一股呼啸而至的洪流,你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你问也来不及问,就被裹挟其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像皮戏里的剪影,投射在时代的画布上。

【编辑:朱艳琳】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