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位工人技师的钻研带领下,125公里合武线没有更换过1组道岔、尖轨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8日讯 4月1日是湖北省第一条快速铁路——合武客运专线开通运营10周年的日子。10年来,在“高铁打磨第一人”李广建的钻研和带领下,中国铁路武汉局管内125公里的合武线没有更换过1组正线道岔和1根尖轨,节约维修成本近1000万元。

3月2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合武客运专线麻城北站综合维修车间见到了51岁的李广建。他是麻城工务段麻城北线路车间的安全员、工人技师。武铁管内合武线的维修保养工作由麻城工务段担纲。

李广建 通讯员贺勇 摄

熬夜恶补理论知识

在2009年4月1日合武线开通之初,我国自主的高铁维修标准尚未形成,需要引进德国道岔打磨技术,而德国公司打磨一组道岔要价3万元,还得管吃管住。

合武线一开通,李广建第一次看到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水准的高速铁路时,被深深震撼了,他向领导请求调入合武高铁车间工作。那时,高铁维修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轨距尺用不上,趴在钢轨上看高低方向的办法行不通,只能用拉特、激光长弦等高科技测量工具。李广建找来技术资料学习和钻研,熬夜恶补理论知识。3个月后,他操作拉特、激光长弦比年轻人还“溜”了。

2011年,李广建配合德国专家打磨了3天道岔。由于轮轨高速摩擦等原因,铁路钢轨会产生病害,需要定期打磨,以延长使用寿命,否则会报废。李广建心想:德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他多次找领导请求自己练打磨,领导先是吃惊,后来勉强同意,组建了一个道岔打磨修理专班,由李广建带队。

李广建利用凌晨空窗期检查钢轨打磨质量。通讯员贺勇 摄

单次打磨深度不超过0.1毫米

李广建请人把德国专家的打磨全过程摄录下来,反复观看琢磨。然后,他在废料上反复练习打磨机的走行速度、倾斜角度,如同绣花一样,以单次打磨深度不超过0.1毫米、角度只能变换2度的精细度研习,李广建掌握了高铁打磨技艺,和队员们拉开了自主打磨高铁道岔的序幕。

“一组高铁道岔造价200多万元,打坏了谁也赔不起,影响动车组开行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高铁18号道岔,长度69.2米,比普速线路道岔长1倍,单次打磨深度不能超过0.1毫米,角度只能增加2度,慢慢走,匀速推,打磨到病害终端逐步收刀。”李广建一边操刀,一边给队员讲解。经过3小时劳作,第一组道岔打磨完成,肥边没有了,侧磨顺溜了,掉块不见了,钢轨犹如出鞘的钢刀,恢复到刚铺设时的最佳状态。现场的领导和同事赞叹不已。

李广建(右)和队员打磨钢轨。通讯员贺勇 摄

10年来,李广建带领队员们整治各类病害近千个,确保动车组安全运行。因维修保养做得好,管内125公里合武客运专线没有更换过1组正线道岔和1根尖轨,节约维修成本近1000万元。(记者胡蝶 通讯员孟立 贺勇)

【编辑:付豪】

(作者:胡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