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上有哪些书院?如何保护利用?他们去摸“书院文化”家底

经心书院旧址 记者王震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3日讯(记者王震)历史上,武汉有哪些书院,如何加强武汉“书院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3日,武汉市政协就此启动专题调研工作。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藏书修书、教化育人、祭祀先贤等功能。武汉地区历史人文荟萃,书院众多,较为著名的有问津、江汉、晴川、经心、两湖书院等。如何使武汉“书院文化”在书香社会焕发生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绽放异彩。3日,武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会同市民革、市文化和旅游局实地走访了武昌两处书院旧址。

调研专班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武昌三道街4号的经心书院旧址,它是现存武汉市城区内最早书院,也是张之洞在湖北任学政时创建的第一所书院,距今已有140余年。1902年经心书院改为勤成学堂。日伪时期被日军占领,为日本人的伤兵医院。解放后由湖北省干部子弟学校改为武汉市46中,再后来改为武汉市警官学校。

目前,经心书院旧址仅存一栋完整的书院斋舍及其辅助建筑,现已被隔成若干间居室供人居住。据武昌区有关部门介绍,经心书院旧址已纳入武昌古城保护范围,将会得到修缮保护和研究利用。

两湖书院旧址 记者王震 摄

位于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内的两湖书院旧址,也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办的。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以武昌两湖书院旧址为校址,合办军事院校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两湖书院旧址的保护、利用现状让调研专班成员们感到欣慰,现存五栋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每栋为大开间教室,四周环以走廊,排列有序,布局对称,古朴典雅,建筑原貌保持较好,是武汉市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如今,有部分建筑被辟为学生阅读场所及红色历史陈列场馆,还有一部分正在局部修缮中。

除了这些有形的历史建筑,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还保存了浓厚的诗书传统,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们创作的书法和诗歌,水平之高让大家啧啧称赞,文化底蕴,薪火相传。

链接:武汉名书院今安在

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孔子河村,与黄冈团风县淋山河镇接壤,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兴盛时期,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齐名。

问津书院有三大特色:一是庙院合一。先是孔庙,后兴学堂。在全国孔庙中少有;二是建筑中西合一,此院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又有西式风格建筑,如讲坛;三是文化传承,古今如一,如新洲教育得其泽被,始终立于全市前列。

江汉书院

江汉书院为武昌最早的书院,位于武昌粮道街。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为湖北提学使葛寅亮主持创办,以长江、汉水为楚地之望而得名。原址在武昌文昌门内,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迁移至武昌巡道岭(今武汉中学处)。1902年并入经心书院,改为勤成学堂。如今旧址原建筑皆已不复存在。

晴川书院

晴川书院位于汉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汉阳知府郝士錞所建,院址初在汉阳南纪门内,1742年(乾隆七年)扩充修建。1799年(嘉庆四年),郡守刘斌用赈济余款购置张姓民宅改建书院,晴川书院遂迁址至试院西(今群建路武汉三中校址),“晴川书院”为刘斌亲手所书。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改为汉阳府中学前堂。旧址原建筑已不复存在。

【编辑:彭向东】

(作者:王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