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多了,志愿者多了,有陵园垃圾同比减10吨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6日讯 4月6日,武汉市各大陵园扫墓人数有所回落,据武汉市民政局统计,6日当天全市共有扫墓市民64万人次,比5日减少一半。在今年清明扫墓中,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各大园区祭扫焚烧的垃圾下降了,而因扫墓踏青带来的生活垃圾则有所增加。

扁担山:园内垃圾同比下降30%

汉阳扁担山公墓是武汉市三环内唯一的公墓,也是清明期间人流量最大的陵园。

清明节期间,每个休息日,汉阳区11个街道、116个社区,每天都有100名志愿者轮换到扁担山做志愿服务,一方面,志愿者拿着垃圾袋在园内和山上的墓间道拾取垃圾,另一方面向扫墓的市民宣传文明祭扫方式。汉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李浩说:“市民看到志愿者在捡垃圾,几乎没有人会随地乱扔,不少市民还自己带了垃圾袋。”

“今年说服了家里的老人,采用鲜花、鲜果和音乐给祖辈上坟,家里人都感觉挺好的。”6日上午,从汉口来到扁担山扫墓的刘先生称,这种文明祭祀的方式,虽然开始时家人有争议,但还是同意一试,最终效果比预想的好。

文明祭扫的人多了,扁担山今年的垃圾也少了很多,扁担山公墓管理处工作人员陈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去年,清明扫墓高峰期间,一天垃圾量40吨左右,环卫车要拉15车,今年开始,高峰期间垃圾量不到30吨,不到10车可以运完。”

石门峰:墓园变公园,祭祀垃圾变少生活垃圾增多

在石门峰,大部分市民边祭扫边带着孩子在广场草坪上踏青游玩,满满“度假风”,但草坪上干干净净未见一丝垃圾。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市民较集中的区域,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草坪上、马路边没有垃圾散落满地的情况。


扫墓的市民们祭扫完后在石门峰的草地上晒太阳,草坪上十分干净,环境越变越美。 记者肖僖 摄

园区内的小吃一条街也是市民比较集中的区域,垃圾桶里都堆满了纸盒垃圾,垃圾桶旁有不少溢出的烤串扦子、纸碗、纸巾等垃圾。不少清洁人员看到马路边、草坪上、祭扫区有垃圾就及时捡起,也引导市民将垃圾扔进附近垃圾桶。

清洁人员刘阿姨头戴防晒帽、手上戴着手套和袖套,左手拎着一个大布袋,右手拿着一个长钳子。她告诉记者:“这十几天来,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7点开始在园区巡逻直到下午四五点,每天大概要走2万多步。不文明的现象比较少见,垃圾比较多的区域基本在小吃街和集中焚烧区。今年园区里的绿化变得更多了,更像一个生态公园,来踏青游玩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带鲜花扫墓的市民更是成倍增长,祭扫区点蜡烛、烧纸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长乐园:40多名保洁工,每天每人擦拭200座墓碑

 

   称为陵园的“美容师”。今年,长乐园共有40多位这样的陵园“美容师”前前后后的忙碌着,只为给扫墓市民明亮的墓碑与整洁的路面。50岁的张顺华就是其中一位,她已在长乐园陵园从事墓区保洁工作11年。

张顺华是黄陂人,家离长乐园陵园并不远,上班步行不到十分钟。在张顺华眼里,在陵园从事保洁工作,除了需要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外,还要多一些敬畏。每次擦拭墓碑,需要俯下身子,脚不能踩在墓碑上,动作要轻柔,手不能撑在墓碑上。“刚开始的时候,会感到腰酸背痛,但时间长了习惯了就好多了。”长乐园陵园一共有1万多个墓碑,一般两三天就要擦一次,张顺华平均每天需要擦200多块墓碑。

长江日报记者在长乐园看到,陵园墓区墓碑都很干净,几乎看不到乱丢的果皮纸屑。这些都与陵园的保洁员有关。这些年来,放鞭炮祭扫的现象基本上杜绝了,但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在祭扫时焚烧锡箔、纸钱等,不仅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墓碑两侧的绿植、草坪烧死,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她们在保洁的过程中,经常劝扫墓的市民文明祭扫。张顺华说,由于保洁比较及时,墓碑上的泥土比较少,擦拭墓碑,主要是擦去墓碑上的烟灰。(记者杨帆 关馨 通讯员戴良军 袁建国)

【编辑:朱艳琳】

(作者:杨帆 关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