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新院长来自敦煌,故宫的网红路能走多远

“单霁翔之于故宫,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这是业内专家对于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霁翔的评价。

与故宫一起成为近几年新晋网红的单霁翔,在执掌了故宫博物院7年之后,将掌门人的接力棒交到了小他13岁的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的手中。

性格相迥、思路不同,让王旭东很难成为第二个“单霁翔”。

那么,院长“上新了”,故宫的网红之路还能走多远呢?

01

“看门人”不回家

2012年年初,故宫正经历了它的低潮时代,深陷失窃、会所、错字、逃税等“十重门”。正是这一年,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过故宫掌门人的帅印,成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我不是故宫的掌门人,我是看门人。”单霁翔曾自谦的说道。

为了彻底摸清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状况,上任之初的单霁翔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房,穿破了20多双鞋。

  接下来的日子里,单霁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到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

单霁翔首先要做的就是不遗余力的开放故宫的参观区域,在他的努力之下,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80%以上,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

单霁翔曾表示,“我们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得到了展示就是光彩照人。到2020年,紫禁城60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要故宫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必须光彩照人。”

单霁翔在任的7年,也是故宫批量诞生“网红”的7年。

率先火起来的是故宫文创,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一改人们印象中沉重古板的形象,正襟危坐的皇帝和娘娘变成了“宫廷娃娃”摆件,雍正帝的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也被印在了扇子上。

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并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

从“萌萌哒”故宫文创到被称为“男神”的文物修复师王津,再到元宵节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会”,过去的7年间,故宫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总能带给人们惊喜。

今年大年初一开业的故宫角楼餐厅产品“万寿菊花锅”就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虽然“万寿菊花锅”让“故宫火锅”立刻成为了新晋的网红餐饮,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在博物馆内煮火锅是否会对故宫文物造成破坏的质疑。

最终,“故宫火锅”难抵质疑,进行了下架。对于“故宫火锅”带来的风波,3月23日,单霁翔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经济峰会上回应称,故宫火锅店,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是危险的,故宫最怕火,因此叫停故宫火锅店,有争议还是要遵从大家意见。单霁翔还透露,十多年前故宫开星巴克咖啡,因为媒体报道便叫停了,不能什么火就什么都做。

大胆突破、善于听取外界的声音,或许是单霁翔能带领故宫越来越受欢迎的关键,正如单霁翔所言,“有时候我们会事先研究能不能做,有时候我们需要探索能不能做,做完后一看效果不好就主动取消,作为院长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故宫的安全和开放上。”

对于退休一事,单霁翔于4月8日回应称:“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02

敦煌“掌门人”接棒

单霁翔离场的同时,故宫博物院也迎来了它的新掌门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王旭东,1991年第一次走进了敦煌研究院的大门,开始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25年之后,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在任期间,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到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敦煌学、敦煌艺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再到组团赴欧洲、北美、东亚和中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和学术考察活动,“国际化”与“数字化”成为敦煌的两大关键词。

在数字文保方面,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2017年5月,敦煌研究院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面对文创衍生品领域做得如火如荼的故宫,王旭东表示,宁可步子慢一点,不能让莫高窟形象垮掉。“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故宫人事的新老交替也值得期待:“对故宫来说,单霁翔堪称另类院长。他在任期间为故宫带来活力,种种尝试颠覆了故宫以往相对传统、封闭的形象,让故宫实现多层、立体和全面的开放,让文物、文博单位获得了话语权。未来,期望故宫能保持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的成绩;同时能加强服务、产品与项目的内容建设,实现更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单霁翔曾公开介绍,故宫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两项最大的工程——为时18年的“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竣工。2020年也是故宫600年华诞。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博物馆怎样全新的面貌,公众翘首以待。

03

故宫未来的N个猜想

一家五代都在故宫工作的保管员梁金生曾说过:“故宫一直四平八稳的。”不可否认,2012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故宫四平八稳的既有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直言,经过了这些年的改革,在人们的眼中,单霁翔已紧紧的和故宫开放、年轻甚至网红的形象绑定在了一起。“随着故宫院长人选的变化,未来故宫的发展方向势必也会有所调整。”吴丽云表示,无论如何,故宫很难再出现第二个“单霁翔”了。

如今,我们早已走在快速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中,当故宫从传统博物馆转变为超级IP,如何把控流量与调性的平衡,调和普罗大众和研究学者的口味,这是历任故宫管理者都不曾面对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履新后的王旭东又将如何解答,业界衍生出了诸多猜想。

“从王旭东的经历和以往的公开表态来看,这位新院长相较于单霁翔可能更加内敛和保守。”吴丽云表示。此前,业界曾流传着王旭东的一句“名言”:“宁可步子慢一点,不能让莫高窟形象垮掉。”

“可见,王旭东上任后,故宫可能会有新的拓展,但不一定会继续现在全线开放、非常时尚的发展路子。适当保持已有发展态势的情况下适度收缩,才是可能性更高的新方向。”吴丽云预测,在故宫注重的文创产品开发上,王旭东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收缩,重新梳理与各个合作方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创产品开发,王旭东也曾表示,希望通过创意将敦煌的文化传播出去,而不是随便在一个产品上贴上敦煌的标签,“敦煌的二次传播应该是贴金而不是贴牌”。

其实,业界还有观点认为,虽然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进行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尝试,但整体来看,故宫的创新也是谨慎的,不论是故宫口红的嫡庶之争还是故宫火锅的“差评风波”……故宫推出的“新玩意”一旦在市场上出现了集中的质疑,单霁翔带领的管理团队马上就会做出反应甚至叫停。“从这一角度来说,新上任王旭东并非与单霁翔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有网友直言。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单霁翔曾自嘲地表示,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事儿。对于管理故宫这一高风险的工作,单霁翔选择的是“硬刚”,他直言,因为怕出事儿,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就不开放,不拿出来展览,这个思维方式有问题。而对于王旭东,业界则有猜测认为,他可能会选择相对“柔性”的思路,并且从自己更关注、擅长的领域“旁敲侧击”。

吴丽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王旭东在敦煌研究院任职时非常注重敦煌的国际交流和文脉的保护,而这些很可能是他继任后会在故宫重点拓展的领域。吴丽云以此前单霁翔高调推行的故宫夜游举例称,这一举措确实是故宫为了炒热淡季的一次市场试探,但同时也承受着各方的巨大压力,包括文物的安全、消防火灾隐患、灯光设计太low等都成为了大众争议的焦点,“面对这些言论,单霁翔选择用文华殿前夜赏海棠来为游客带来新的念想,而王旭东,也许就会选择谨慎在充分考虑、化解风险后,再逐步推行。”有专家表示。

编辑:谢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