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杂思】影像的世纪

文/刘洪波

“观看的兴趣在点击之前”,这是确实的,现在网上的视频在变短,短到一分钟都觉得长,吸睛的标题把引人点击,而点击的同时,观看的兴趣也迅速失去。

人们能够观看到活动的图像,开始于1895年,法国卢埃米尔兄弟的《工厂大门》宣告了电影的发明。因此,大致来说,“活动影像史”是一部属于20世纪的历史。

电影使人类第一次获得反复再现“活动记录”的能力,由此,人类不仅得以留下以前不可能留下的东西,而且得以制造了许多新的故事。电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到电影院去度过休闲时光,在电影院约会。电影生产为人类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夺去了舞台在展现悲欢离合上的主角地位。电影拷贝作为一种复制品,与剧场演出极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工厂模式,它一次性生产,无限次放映。这确保了每个人观看到同样的内容,演员对着摄影机而不是观众表演,不再有演员与观众的现场互动,而是演员与观众在一种“预期”下产生联系。

电影制造了新的时间概念,“往日重现”不再是幻想。时间已不再一去不回,在“时间”中发生的事情,已不再永远抓不住,或者只能板结的固化记录,如一本书、一幅画,经过电影记录,已逝去的东西就“活灵活现”地可以随时再看,仿佛亲临。

在电影诞生之后,很快又发明了电视。技术上说,这是活动影像从光学记录和放映,转到了电磁记录和远程复现。电视的出现,根本改变了影像观看的方式,看电影需要电影院,整个电影产业链,从生产直到观看,都是一套需要依靠“设备”才能进行,因而它是大型化的。而电视是“家用电器”,进入了家庭的客厅,使人变成“沙发土豆”,电视的内容生产也小型化、快速化了。电视仍然是公共性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广场,或者说它把广场分解成一个个客厅,在无数个客厅里,人们为共同的节目而如痴如醉。

接下来,网络时代到来,数字影像格式嫁接到了网上,影像不再只是作为“家用电器”的呈现内容,而是成为一种由个人进行处理的信息。网络内容的“超文本结构”,迅速多媒体化,进而成为“超视频链接”。随着掌上设备的出现,以及这种设备迅速普及到“器官化”水平,影像的生产与观看也更加随机了。

现在,我们可以说,影像观看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而且是一种接近本能的时间消费形式。抖音、快手的兴起,表明人们是何其需要靠着影像观看来把时间用掉,而且用掉的方式,既不是电影式的一个半小时,也不是电视剧式的45分钟,而是时间碎片。

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视频耗用。时间耗用的方式,反过来塑造人的思想。在电影的时代,人们去电影院观看一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就从街头和广场请进了大厅,许多大片用于塑造人们的观念,好莱坞制造的不只是悲欢故事,而且制造着美国文化,传播着美国生活方式。在电视的时代,人们在客厅里观看肥皂剧,以之实现家庭聚会,把交谈的发动权让渡给了电视台,甚至用看电视来待客,并打发掉相对无言的尴尬。现在,数字影像彻底个人化,碎片化的不只是时间,还有社群、兴趣组,意见的丰富性成为基本现象。

活动影像的观看,也可以说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说事情是真的,会说“书上说的”“报纸上说的”,现在,人们则潜意识地认为“视频代表真相”,而不太容易想起视频在剪接和加工中,与书写和印刷一样,带着很大的操作空间。“捕风捉影”,这个贬义词,现在正是人们的兴趣所在,捕捉影像、观看影像已成为基本的文化生活。从电影开始,人们已习惯于接受影像的诱导和教育,观看影片时人们容易投入,容易“进戏”,表明人们更加习惯于自然而然地被动消费故事,连带故事中捎带的观念,也就是更加容易被影像说服。“寓教于乐”符合接受者的心理,也成为接受者提出的要求,接受者往往理直气壮地拒绝没有被“乐”所包裹的“教”,就像凡是不“乐”的东西都没有道理,“乐在理先”的逻辑建立起来了。同时,“教”的发出者也有意识地制造更加“乐”的形式。这样,“教”就被包装成一种表面由接受者自主选择的样式来进行。

影像使时间成为一个设置的对象,而不再是一种自然而固有的流逝节奏。慢镜头、快镜头、蒙太奇、剪切法,可以使时间拉长,也可以使时间缩短。在观看统一制作的影像时,制片厂和电视台规定了影像的节奏,人们在统一的时间步骤中完成观看,选择只在于中途退场或换台关机。录像带使“快进快退”操之于观看者之手,数字播放把播放变成非线性过程,拖动播放时间、设置播放速度都易如反掌,可以说,观众已获得了一定的影像编辑权,时间自定。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花费时间,阅读与看视频都是一样。但阅读与观看视频的时间使用方式是很不相同的。阅读面对的是文字,观看面对的是影像,从而阅读需要训练,至少要会认字,需要把字还原为意思,进而阅读就是一个与思考不可分的过程。而影像观看,既可以是阅读式的,也可以是不投入的,更常见的是“愉快”的。阅读面对着文字的罐头,观看面对的是影像的流动。罐头需要阅读者主动地打开,影像的流动则可以在观看者完全不加入动作的情况下进行。换言之,任何文字都是待解锁的密码,阅读就是解码;而影像天然直观、自在,影像之“流”与时间之流是高度一致的,影像就是时间的质料。

20世纪,是影像的开始世纪。影像对人类思维和行动的深度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深度塑造,对人类时间运用彻底的再分配,远远没有到头。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技术,是影像更深度地重塑人类的开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