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人的性价比,“京东们”又能走多远?|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近日,京东一份内部邮件在网络热传,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不能拼搏的人、绩效差的人、性价比低的人。作为互联网大企业,“京东式裁员”引发网友围观。随后,京东回应称,“脱离上下文的语境和具体案例去解读信息很容易产生片面解读”。

去年5月16日,刘强东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针对裁员的传闻曾表示,“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长期以来,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多次在公共场合声称,每一位快递员、每一位京东的员工都是朋友兄弟。这些听起来有情有义的话,为刘强东赢得了广泛赞誉,也树立了京东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兄弟携手共度难关,成为人们对京东企业文化的想像。

不过,反转来得很快,连日来,京东多位高管离任、取消快递员底薪,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似乎都不再是兄弟了。

一个企业要生存、盈利,通过绩效管理倒逼员工努力工作,这无可厚非。但是,京东淘汰三类人,总让人感觉不对劲。性价比是用来形容商品的,把这个词用在人身上,其实是把人“物化”。换句话说,企业唯一看中的就是员工对企业的商业价值,员工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和机器一样的生产工具。按这样的商业逻辑,性价比低的员工自然就要被裁掉,让成本更低的人上,就像机器生锈了要换成新的一样。

实际上,不光是京东,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打出“员工第一”的文化牌,但是又有几个企业真正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呢?比如沃尔玛对外宣称,每一位员工,包括站在前面柜台的都是我们的伙伴。但事实上,大部分沃尔玛员工甚至都拿不到基本的医保,这在美国已经变成了社会问题。

企业文化难道只对员工有利,而是企业的负担吗?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没有开除过一个员工,但他一手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在70岁高龄,用7年时间把濒临破产的日航,带回股市。国内著名的“老干妈”,2000多名员工,包吃包住,凡有员工出差,必像对待儿女一样送上几个煮鸡蛋,凡离职员工,随时都可回来工作。“老干妈”的企业发展,全中国人有目共睹。

人到底不是机器,人心齐,泰山移。如果企业都奉行“京东式”性价比,而不深究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恐怕走不远,这样企业里的员工,恐怕也很难谈幸福。

【编辑:彭向东】

(作者:华智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