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灰”拦住视弱者:为谁提供服务,就该跟谁换位思考丨长江评论

为谁提供服务,就该跟谁换位,这是考验城市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精细化”,绝不仅仅是“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美观”,而是要从每一个群体实际需求出发,落在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最近,《长江日报》关注了城市盲道的颜色设置问题。在城市街头,盲道有些是黄色,有些则是灰色。

灰色的盲道对普通人来说不成问题,但对视弱者就成了拦路虎——在他们的“视界里”,灰色是一种很难分辨的颜色,盲道灰与道路灰一体,盲道因此失去了意义。

城市盲道为何使用黄色?因为对于视力困难人士,黄色是这个彩色世界最后的醒目色。

过去我们关注城市的盲道,焦点往往在是否被阻挡占据、会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路线设计是否科学等,至于盲道的颜色则少有人注意。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盲道的颜色还会有什么“讲究”,黄色和灰色在“美观”之外还会有什么区别。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多数普通市民并不是盲道的使用者。事实上,就连有没有盲道,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影响,更不用说颜色。但并不能就此说明盲道的颜色不重要,因为对于针对性人群来说,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成为出行拦路虎。对他们而言,盲道的颜色简直是天大的事。

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讲要学会“换位思考”。那么,到底是要跟谁换位?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当然是要跟群众、跟服务对象换位,时时刻刻考虑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

城市之中,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想法是具体的,也是各有侧重的。对于视力障碍者而言,盲道的设置是否足够科学和安全?对于腿脚不方便的人来说,轮椅能否方便地带他们进入各种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对于驾驶员而言,道路如何设计规划才能快捷通畅?对于步行者来说,横穿马路的时候有没有更加方便安全的通道……总而言之,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都有着各自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群体对于其他群体的需求,也有可能“隔行如隔山”。正如一个带娃的母亲对于商场母婴室的设置诉求明确,但却并不清楚盲人需要什么样的盲道一样。

这就需要城市治理的更加“精细”:为谁提供服务,就该跟谁换位,这是考验城市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精细化”,绝不仅仅是“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美观”,而是要从每一个群体实际需求出发,落在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

【编辑:刘思】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