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终了成追忆!百年趸船见证武汉发展|过影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夕阳把武昌江边高楼照得金黄,江水波光粼粼。在鄂航六码头,一位市民和着石本祥萨克斯的伴奏唱了起来。每逢好天气,石本祥习惯在黄昏骑着电动车来到江边,一个小音箱当扩音器,对着长江吹奏一会萨克斯。

在402拖船推动下,鄂航四码头和五码头的两艘趸船向长江上游驶去。 记者 任勇 摄

鄂航四、五、六码头地处两江交汇处附近,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泾渭分明,几艘趸船停泊在岸边等待迁离。 记者 任勇 摄

在鄂黄冈0999号拖船的推动下,鄂工51号趸船向长江下游的新洲双柳基地驶去,汉口一侧的高楼鳞次栉比。 记者 任勇 摄

每逢好天气,石本祥会习惯在黄昏骑着电动车来到江边,一个小音箱当扩音器,对着长江吹奏一会萨克斯,其脚下江面上停泊的鄂工51号趸船便是石本祥曾今工作过的地方。 记者 任勇 摄

3月24日,值完最后一班,张亦建扛着行李上岸,在离别前,张亦建和老船合影留念,虽然不舍,但老张表示理解,“船搬走了,江面视野就开阔了,江滩就更整洁漂亮了......” 记者 任勇 摄

74岁的张思勇在鄂工51号上拍照留念。鄂工51号是张思勇曾今工作过的地方,听说曾经工作的地方要搬离,像张思勇一样,不少退了休的老职工们赶来和老船合影留念。 记者 任勇 摄

曾在鄂工51号趸船工作过的3名老潜水员芮其顺、张思勇、石本祥(从左至右)在岸边目送老船离开。 记者 任勇 摄

两名工人从即将迁离的趸船上拆除电缆。 记者 任勇 摄

武汉市唯一的汽渡航线停航当天,“江城汽渡01号”船静静停泊在铁机路码头,背后则是武汉长江二桥和汉口江边崛起的高楼。 记者 任勇 摄

武汉市唯一的汽渡航线停航当天,调度员余立斌(左)“江城汽渡02号“船长罗志泉(右)站在驾驶室外望着江面。 记者 任勇 摄

武汉市唯一汽渡航线停航当天,“江城汽渡01号”值班工作人员依然在船上值守,从左至右分别为:匡圆(加油),蒋文鹏(水手),李国庆(水手),罗平(船长)船长,黄涛(轮机长),段文强(舵工),陈国栋(加油)。 记者 任勇 摄

汽渡航线停航当天,一名市民在岸边望着停航的“江城汽渡01号”船和“江城汽渡02号”船。 记者 任勇 摄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夕阳把武昌江边高楼照得金黄,江水波光粼粼。在鄂航六码头,一位市民和着石本祥萨克斯的伴奏唱了起来。每逢好天气,石本祥习惯在黄昏骑着电动车来到江边,一个小音箱当扩音器,对着长江吹奏一会萨克斯。

脚下江面上停泊的鄂工51号趸船是石本祥曾工作过的地方——华中水下工程有限公司。1978年,18岁的石本祥进入公司做重装潜水员,从事水下工程作业,“一套潜水服70公斤,一双铅鞋就要18公斤,在地上根本走不动”,石本祥回忆道,对于码头的回忆,石本祥觉得像家一样,是个依靠。3月23日傍晚,听说第二天码头要移走,石本祥背靠着老船吹奏了一曲《城里的月光》表达不舍。

2018年12月15日,武汉出台《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启动两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优化调整,改善沿江风景,今年2月起,长江核心区和汉江核心区的103个码头、189艘趸船将整合拆除,计划今年4月20号前改造完毕。

鄂工51号趸船就停靠在鄂航六码头,位于龙王庙龙宫码头下50米处,根据优化调整总体方案,鄂航六码头被拆除,鄂工51号趸船迁到新洲双柳处理。

3月23日,是张亦建值守鄂工51号趸船的最后一晚,在岸上听完石本祥的萨克斯演奏,张亦建便回到了船上,“明天船就要拖走了,要提前把行李收拾好”。张亦建今年63岁,大家都喊他老张,1982年,19岁的老张进入华中水下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一开始在拖轮上当水手,因为眼睛不好,没多久便被安排到鄂工51号趸船上做饭,再后来的工作就是守船。3月24日,老张等来了这里消失的一天。“这船比我的岁数都大,原来沉在江底下,1957年捞起来就停在这”,老张指了指江边的趸船说。根据船上实物和多批史料推算,鄂工51号趸船制造于上世纪初,1937年9月,为了抵御日军以南京为目标的猛烈进攻,国民党当局将部分民用和军用船只自沉在江阴、马当等长江江段,构筑起江阴防线。1957年,鄂工51号被打捞起来后被拖回武汉便一直停靠在汉口江边。

听说曾经工作的地方要搬离,不少退了休的老职工们赶来和老船合影留念。石本祥和老同事们很不舍,但也表示理解,“船搬走了,江面视野就开阔了,江滩就更整洁漂亮了……”

【编辑:彭向东】

(作者:任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