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视觉中国不能只是图个口快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最近,视觉中国身陷舆论漩涡。有篇“苦视觉中国久矣”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成为“爆款”,赢来众人共鸣。

这场风波当中,视觉中国有没有错?当然有。比如“碰瓷式维权”,比如“钓鱼维权”,甚至单方面将某些开放版权的作品据为己有,比如黑洞照片。

版权保护,在今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就好像“未成年人保护”一样,道理说起来似乎大家都懂,但现代版权法律制度是个复杂的体系。版权到底涉及到何种用途、又应该怎么保护,仍有不少认识模糊的地方。

举个例子,摄影师拍摄了一张人物图片,那么摄影师的著作权和被拍摄者的肖像权,法律上应该是什么关系,谁来决定这张图片能用来干什么、不能用来干什么?

再比如,我拍摄了一张天安门城楼的照片,那么我能不能声明对这张图片的版权?其中有国旗、国徽的形象出现,还能不能用作商业用途?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版权意识提升的一部分。

说回视觉中国。版权能不能成为生意?能不能用来牟利?如果是以正常途径取得版权,比如付费购买,比如直接雇佣摄影师拍摄,那企业可以用手中的版权获取商业利益,也可以对“不告自取”的行为依法追究。事实上,正是把图片商品化的过程保障了摄影师的权益,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正如版权保护本身,就是在维护广大创作者的利益一样。

视觉中国把版权“碰瓷”当作生财之道,甚至吃相难看,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行为没有跟上版权意识。有这样的空间在,即使没有视觉中国,也会有其他的企业出现。即使“苦视觉中国久矣”,面对律师函却只能自认倒霉,同样与自己对使用和发布图片的随意性脱不了干系。

就此而言,这场由视觉中国引发的风波,不能仅是口诛笔伐,图个口快,若是能以此为契机,让版权话题进入公共讨论,最终对全社会的版权意识和使用行为带来普遍的提升,形成一个更加规范的版权保护和使用的环境,才是对社会发展最有意义的地方。

【编辑:朱曦东】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