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杂思】始于欢乐终于悲伤

文/刘洪波

影像是一种有乐感底色的文化样式。

影像制造基本上是一个欢乐过程,我们在生产一张照片、一张肖像画,还是一部电影、一台电视节目、一段视频,如果没有一种“乐”的态度,很难得进行下去。参与到影像制造中的人,制造者和被表现者往往都在围绕着“留下美好时刻”的意念,这个意念容易唤起乐感。哪怕悲伤成河的事情,哪怕盛大庄严的事情,进入影像制造流程,都会被“喜闻乐见”控制,把事情表现得让人“喜闻乐见”,是一个总命令,操控了影像制造过程。

在影像稀缺的时代,上照相馆是很隆重的,那往往是为着一件愉快而值得纪念的事情。在影像泛滥的今天,各种搞怪的自拍则是在制造一种短暂即时的欢乐。从慎重其事到嘻嘻哈哈,影像制造的态度改变了,但欢乐的底色没有变。

可以说,影像作为一种以“留下美好时刻”为诉求的产品,在制造的当时是乐感奠基的,它所谋求的效果,是乐感永存。

然而,影像真的一旦留下,则再度观看就可能成为一种悲剧体验,而且我们对影像的观看越是掺入时间的要素,就越是容易产生一种感慨和哀伤。

影像与文字很不相同的地方,是每一个影像都有被表现者,而文字不见得有。文字有时表现的就是制造者自己,有时表现的是一段思想和道理,主体是隐匿的。而影像中一定有人、物,最起码有一段景观。文字用阅读方式来直接、明确地导引读者,而影像是以观看的方式唤起观看者的“自我感受”,往往靠推己及人或推人及己的感受。这就是说,文字效果的完成依靠作者和读者双方,而影像效果的完成是靠制造者、观看者,还有一个一定要有的“被表现者”,影像是三方才能完成的东西。

这个“被表现者”是第三方吗?勉强算是吧,他在摄影家和读者之外,但其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被表现者的情态唤醒了我们的感受,摄影家则往往被我们忽略,这跟作者的始终在场不一样。这个被表现者,既是影像的主题,也是影像的主体。当他作为主题时,他表现了快乐、悲伤、坚毅、软弱、苍老、妖娆,或者宁静、喧闹等等。但当他作为主体而浮现时,我们开始想到这个曾经存在的人、物或景观是否仍然存在,现在又是怎样的状态,“不再”“不在”的感觉爬出来,物是人非、时光永逝的感慨涌上来。所有的影像后面,都有着这样一条时光“暗线”,无论影像是多么欢乐地制造,总是变成了伤感,甚至制造时的欢乐越大,再度观看时的感伤越大。这种感伤有时是悲情,有时是温馨,有时只是单纯的感慨,都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意义。

所有影像,可以说都既是一个媒体,同时是一个“自媒体”。作为媒体,影像是在讲述一个事情;而作为“自媒体”,它讲述了它要讲述的那个东西自身。一部电影中青春无限的男女主角在演绎一段故事,这是影像作为媒体的一面;而男女主角,扮演者作为现实的两个人又如何,如果我们在五十年后观看到,或者男女主角本人在五十年后观看到那部电影,就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面。我们最多可以欣慰于影像永远留下了最美好的时候,但无法忽略那是遥远的半个世纪前,进而对时间这个无所不在的东西所震动,也由此体验时间是一切事物的终极主题。我们从影像中直观到现在,也直观到流逝(“不再”),直观到死亡(“不在”)。影像就是灾难,至少,影像是幸运与灾难的统一体。

影像直接形成了一种效力,就是它天然有着双重的负载,一面负载着影像制造者依靠被表现者所要表现的东西,另一面也负载着观看过程中出离于这一主题而对被表现者历时性勾连的必然性。无论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影像最终都将落入到关于消失、流逝、死亡为背景的情绪之中,使影像的观看成为故事之外的故事,成为怅叹和惘然。

在一些影像中,制造者会征召“第四方”入场。例如,在电影中导入观看电影的场景,在照片中拼入另一幅照片,这是对第四方的明确征召。这样的影像不只是在进行讲述,而是在讲述时,调用了另一个讲述,使“过去的过去”登上场来,构成时间的前溯阶梯,让故事溯及既往。这就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的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但不是这么空洞和无聊。

这又像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引文,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引用了另一个作者。但写作中的引文,总是在增强“说服力”,一个权威或一个同观点的引文,隐含着作者有一句“我之所说可信”的意思,而影像中的影像调用,只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并使影像的讲述从一个时间延伸到了另一段时间。但副作用是,当我们观看时,这种调用通常会产生明显的间离作用,使观看者“出戏”,就像一个人在旁边提醒他,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影像而不是真实。

现在很常见的电影“致敬”桥段,这是对第四方的隐晦调用。致敬桥段有意给出一种“前已有过”的画面,而无须担心仿冒抄袭的指责,它坦承影像制造者受到谁和什么的影响,这既是在表彰经典,同时也是在宣告自己的谦逊,差不多是美德的自我表现。同时,致敬桥段也是在征召部分观看者,它设想部分观看者是熟悉这一似曾相识的桥段,引起情感上的亲近,并联系到观看者自己的一段影像经历、情感经历、场景经历,这是影像制造者发出的一种巧妙召唤,与部分观看者结成“历史性的同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