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施也有“身体语言”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公交站台跟成人小腿差不多高,乘车要“蹦”下站台,这是近日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的一则信息。网民夏女士说,汉口解放大道新华路公交站站台设置太高,长江日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此处公交站台高度为35厘米,施工方表示,赶工期间可能有所疏漏,“在进行道路铺油和刷黑时,路面会再抬升19厘米至20厘米”。

公交站台太高,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稍微粗心大意一点,甚至意识不到这会有什么区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造成的影响也只不过是需要脚下稍微留点神。但在城市建设中,这样的“小问题”层层累积,城市品质最终就荡然无存。

有个说法:在一段台阶当中,如果有某一级的高度与其他的不同,哪怕仅仅是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厘米级落差,都会导致人跌倒。这足以见得“细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城市的品质,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还要落到每一个“细枝末节”上。坐公交车的有老人、有孩子,还有腿脚不便的人士。公交车站往往人员比较密集,每逢车辆到站更是人流涌动,脚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让所有人都尽可能方便安全地乘车,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分内的责任。

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会与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近距离接触。公交站台太高、人行道太窄、办事窗口太矮、马路上冒出凸起的井盖、盲道上突然出现电线杆……这些“细节”的叠加,就显得城市处处“与人为敌”。城市设施的所谓功能品质,往往就是一种“身体语言”:符合人的身体感受,不是让人在城市行走中处处设防、疲于奔命,而是时时感受到人与空间的亲密。

我们经常讲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到底应该“精细”在哪些方面?眼光投向哪里,功夫下在哪里,都应该符合人举手投足间的各种需要。某种意义上,城市空间就是人的身体延伸。如果某个地方让人们用起来不舒服、不方便甚至不安全,那一定就是精细化程度不够。

【编辑 李尔静】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