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一部无法被定义却又绵里藏刀的作品

作者:熊亨

周末去看了《芳华》,作为一个党史和共和国史专业出身的九零后,看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老实说,笔者绝对算不上冯小刚的粉丝,但我却看过他几乎所有的作品。要说原因的话,也特别简单——好看。说冯小刚会讲故事,大概没有人会反对。

冯小刚的早期作品里,他一直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在《大腕》、《甲方乙方》、《没完没了》这些作品中,你看不到宏大叙事,相反,基本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琐碎,是以小见小。

但从《集结号》开始,冯小刚的电影变“重”了。《唐山大地震》、《1942》都是如此,他的电影格局变大了,时代变迁、家国情怀、民族命运这些“文化人”思考的主题开始出现在他的电影之中。你能明显地感觉到冯小刚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些什么,但出于安全过审的角度,这些情绪和思考又都是暧昧和模糊的,《芳华》也不例外。

在聊《芳华》前,先说几点:

首先,笔者没有看过严歌苓的小说原著,一切的故事剧情,以电影版为主;

其次,笔者不打算对文本、时代背景、人物命运、道德判断这些“衍生物”做过多的解读和评价。就事论事地谈电影本身,如果电影是一件商品的话,那我们就来聊聊,它到底是粗制滥造,还是精益求精。

在笔者看来,《芳华》是2017年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

先聊一下《芳华》的摄影。

《芳华》中开场乐队和舞者的排练以及战场长达六分多钟的长镜头,已经有很多溢美之词了。笔者没有看到过正式的统计,但是以笔者直观的感受,《芳华》的镜头数,可能是冯小刚过往电影里最少的。摄影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正反打和快切镜头(何小萍在野战医院的那一段除外),以恰到好处的长镜头保障了镜头语言和画面的流畅性。但笔者最想一提的,还是片中文工团生活的镜头语言。

如果你看过安东尼奥尼1972年在中国拍摄的那部纪录片,那你应该对那个时代的中国有一个视觉上的了解。安东尼奥尼镜头里的中国,是晦暗的,人们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千篇一律。过于鲜艳的色彩是“资产阶级的尾巴”,是那个时代的禁忌。但《芳华》里的文工团,却鲜艳得简直不真实。在最初文工团的戏份中,那鲜艳、明亮、锐利且高饱和度的摄影让笔者有一定的出戏之感。

同样是今年优秀的国产片,同样是为了还原历史的质感,《不成问题的问题》全片都只用了一只1950年代的库克定焦镜头,就是为了降低画面的饱和度和锐度,民国生活的粗粝感油然而生。

然而,《芳华》里,即使是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之下,文工团的画面却依旧美得不像话。

有两段戏的摄影让笔者尤其难以忘怀,其一是何小萍初到文工团,在澡堂里沐浴,惊喜地发现文工团里每天都能洗上澡,而且洗澡是不要钱的。洒进澡堂里的灿烂千阳,和水珠一起包裹着何小萍,那一刻光芒万丈,仿佛暗示着这是她命运多舛的一生中难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二是文工团的姑娘们穿着各色的泳衣在泳池嬉戏,而刘峰一脸纯良的笑容站在岸边,每一帧都美到让你无法想象故事的背景是“文革”时候的中国。

你可以去质疑影像的真实性,但这是冯小刚的梦,如他在访谈中所说,“文工团舞蹈队每天中午洗澡,她们身上有着洗发水的香气,每人拿着一个脸盆,嘻嘻哈哈地从我的身边走过。我见她们端着脸盆,洗完澡,从澡堂,一帮舞蹈队的女孩扑面而来,你会特别想和她们走一照面,但是其实你是不敢看的。不过,你能感觉到那种,有一种香气弥漫过来,是心理上对青春美少女的本能”。既然是梦,那么最重要的不是是否真实,而是是否如回忆中,那个不敢看的少年想象的那样美好。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能接受《芳华》里过于美化的影像风格。

最后聊一下全片的叙事。

《芳华》是一部无法被定义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创造了花样繁多的类型片。每一种类型片从剧本写作到后期剪辑,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流水线和产业体系支撑,就像肯德基的炸鸡块一样,你只需要照着说明书来混合配料、按时捞出即可,最后的产品味道说不上珍馐美味,但绝对差不了,在电影院里配着爆米花和可乐,也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但《芳华》是什么呢?

青春片嘛?它太残酷了。战争片么?可那大段大段的文工团生活是怎么回事?历史题材么?那最后三人在海南的相聚,还有刘峰和何小萍的火车站依偎,又算什么呢?

有导演从业经历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法被定义类型,时间和空间跨度又如此之长的剧本,是最难驾驭的。就像在无人区里长跑一样,没有里程碑,没有标的物,身在何地,东南西北,只有自己去感知。

《芳华》的最开始,世外桃源般的文工团生活,让你一度以为在看《音乐之声》;之后刘峰和何小萍被放逐,剧情急转直下,战争场景的残酷和真实让你一度恍惚以为是在看《兄弟连》又或者《血战钢锯岭》;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仿佛又把你拖回了样板戏的年代;结尾三人在海南相遇,这原本是冯小刚早期电影里一群顽主们放浪形骸的岁月,在《芳华》里却成了落寞老兵的苍凉背景。

你当然可以指责《芳华》“什么都想抒一把情,最后难免显得滥情和顾此失彼”。但我们不要忘了鲁迅先生的那句,“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尽管冯小刚说《芳华》是暖的,但《芳华》本质上依旧是一场悲剧。你若是不展现美好,又怎能将他撕碎给人看呢?确实,《芳华》不够“凶猛”,但与其“凶猛”到最后不见天日,那还不如温和地点到为止,但细究之下,这种“温和”却又是绵里藏刀的。此中深意,是非功过,就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