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淇淇”的专家成原型,作家徐鲁新书《追寻》“长江女神”白鳍豚

作家徐鲁(右一)和刘仁俊(左一)教授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6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唐靓)5月6日上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追寻》新书发布会在湖北省美术馆举行。该书以“长江女神”白鳍豚为主角,讲述几代科学家为保护白鳍豚奉献青春和生命的故事。

《追寻》封面

《追寻》是一部带有纪实性质的生态环保小说,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以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周边自然环境危机造成中国珍稀鲸类动物白鳍豚濒临灭绝的生态灾难为大背景,讲述几代科学家为保护白鳍豚奉献青春和生命,再现了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鲜为人知的生存故事,表达了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烈愿望。

新书发布会上,徐鲁告诉来自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追寻”有三层含义,不仅是追寻母亲河长江的自然保护问题,也是中国科学家追寻科学理想的精神,同时也是追寻白鳍豚这样的珍稀动物,唤醒大家对白鳍豚、江豚乃至大自然的保护和敬畏之心。他也希望在场的中小学生日常多看科普读物,“如果将文学作品比喻为水果,科普读物就是我心中的坚果,小朋友吃水果的同时也要吃坚果,这样成长才有力量,心灵才会变得健康和健全。

徐鲁介绍,书中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野外科考队队长“刘俊”,原型就是白鳍豚专家刘仁俊。创作时,他看了很多遍刘教授在央视《朗读者》接受董卿采访片段,并在刘教授所著的科普读物《追踪白鳍豚》中找到了很多细节。

刘仁俊教授也在现场分享他和白鳍豚淇淇长达二十多年的情谊。1980年冬天,刘仁俊等白鳍豚专家从洞庭湖接回渔民捕获的一头白鳍豚。这头白鳍豚就是享誉世界的“淇淇”。“淇淇”在中科院白鳍豚馆生活了22年185天,不但对我国的鲸类学研究起到重大作用,也成就了一批科学家。刘仁俊表示,白鳍豚只是功能性灭绝,他期望孩子们读完《追寻》后认识到环境与生物保护的重要,“带着美好的希望,期待某天长江上能像《追寻》开篇那样,看到白鳍豚美丽的身影。”

当天出席新书发会的还有著名作家熊召政、李修文、董宏猷。作家熊召政是徐鲁的老朋友,他认为徐鲁新作以珍稀保护动物白鳍豚为主角,与作者悲天悯人的性格有关。“追寻天性,追寻乡愁,也是追寻我们心中的一种坚守。”

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评价,《追寻》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湖北省文学界强调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可以看到‘纯真’的力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展现,并传递给读者一种强大的对未来的信念。人类虽然失去了曾经的桃花源,但依然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心。”

董宏猷称《追寻》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收获。他评价,徐鲁以诗情画意的调子为几代科学家立传,题材比较少见,“白鳍豚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整个世界。”

【编辑:祝洁】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