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爱水故事:两位讲述人回忆老武汉人与“水”的故事

长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李葳拍摄的1993年武汉市民渡江盛况。

难忘26年前的渡江盛况

讲述人:长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李葳

在武汉水上马拉松组委会与《运动武汉》周刊携手推出“泳动江城——武汉人亲水老照片征集活动”之际,我把珍藏了26年的武汉首届国际渡江节照片找出来分享,同时抛砖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多有故事的亲水老照片。

水上马拉松和横渡长江是武汉两大标志性水上运动,相对于较为年轻的水马,从1956年开始举办的渡江活动历史更为悠久。所以,我采访拍摄最多的水上运动就是渡江活动,其中最难忘的是1993年渡江节。

在横渡长江活动的历史上,199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的武汉第27届横渡长江活动正式被命名为中国武汉国际渡江节,当时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汉,他们组成武汉渡江史上的首支“国际方队”参加了横渡长江活动。

1993年渡江节那天,我很早就登上船准备近距离拍摄渡江盛况。因为是首届国际渡江节,加上天气也很好,全城市民都很兴奋,很多人赶来观看渡江活动。我当时用的是美能达XD-7型胶片相机拍摄,这种相机现在已经是老古董了。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乘坐的船一直在队伍最前方,所以我拍摄的比较多的是前面几个方队在水中泅渡的图片。拍摄结束后,立即上岸回去冲洗底片和照片,不像现在用数码相机拍摄那样方便和快捷,即拍即传。

由于拍摄年代比较早,胶片老化导致有点发黄,现在扫描成电子版照片后显得不是很清晰,当天的蓝天白云也有点模糊。但是,从照片上依然能够看到岸边有很多市民围观的盛况,现场氛围相当热闹,可以说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武汉市民亲水的情景以及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市民李立提供的他本人从小时候游泳到现在的组图。

亲水老照片其实是一份亲情

讲述人:武汉市民李立

在上世纪70年代时,到东湖去玩,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节日。

1974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母亲带着10岁的我和8岁的弟弟,从汉口武汉关坐轮渡到武昌中华路,然后再转公交车到东湖。

那时东湖水质很好,里面的鱼很多,东湖听涛景区天然游泳池旁边有个听涛酒家,那里的鱼可以从东湖现捞现吃,吃完了后,出门就能够下湖游泳,有点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意思。

当时,妈妈的同事用海鸥相机给我们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我们母子三人坐在一辆28式自行车上,背后的建筑就是听涛酒家。另一张是我和弟弟刚吃完红烧鱼,背着救生圈准备下湖游泳。

那天很热,我们兄弟俩在清凉的东湖水里一直玩到太阳下山,母亲就在岸边看着我们快乐地游泳戏水。愿在天堂的母亲还是那样开心。

我从小就住在一元路,离长江很近,滨江公园就像是自己家的院子。我们那时到滨江公园沙滩上踢球,擂拱子(斗鸡),一身汗,转身就下水到江里游泳,起来再踢球,擂拱子,再下水……玩得像个泥人一样。

15岁那年,邻居拍下了我在长江里游自由泳的照片,动作不标准,但人却是自由自在的。现在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人的精神压力大,真怀念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1982年我高中毕业,在等待高考分数的煎熬中,同学们相约到东湖去放松一下。

那年7月的一天,18岁的我们骑上自行车,从汉口出发,经过江汉一桥和长江大桥,一口气骑到东湖,在听涛天然游泳池前,拍下了我们骑自行车的合影(最左边的就是我)。随后大家下湖游泳,就有了我这张跳水的照片,背景就是听涛天然游泳池的栈道。

市民李立提供的他本人从小时候游泳到现在的组图。

现在,这些栈道还在,睹物思情,物是人非,当年的风华少年早已天各一方,鲜有联系。愿大家不负青春,平安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我虽然生活疲于奔波,但喜欢水的基因还在,游泳也坚持下来了。我现在50多岁,但各种游泳活动都积极参加,横渡长江、冬泳,不分季节,乐此不疲。

这些老照片的故事与其说是亲水,其实是一份与亲人、友人、大自然的亲情,岁月会老,亲情永在。(记者高崇成 通讯员张黎 胡晶晶)

【编辑:彭向东】

(作者:高崇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