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界邮展 讲中国邮故事”丨从玩具到路标,集邮指引我的人生路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

作者:郭霖(武汉)

小时候,邮票是我的玩具。

我爸爸爱好集邮,经常收到各地邮友寄来的信件。把爸爸的邮票翻出来玩,或者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泡在水里,看着邮票和信封分离,然后贴在玻璃上晾干,就曾经是我儿时的“作业”。

我如同玩拼图一般地把这些邮票夹在小邮册里当玩具。如果是纪念邮票,就想办法配成套,想办法与同学或街坊小朋友交换,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于是,我知道:有了团队,个人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上小学了,邮票是我的教具。

欣赏每一张邮票的精美图画,了解邮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是爸爸对我的要求,也在一段时间里成了我的习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枚枚精美的邮票是我学习知识、发现世界的窗口。于是,我明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世界。

上中学了,邮票是我的路标。

1985年“五四”青年节,我在学校辅导员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武汉市青少年宫成立的武汉青少年集邮协会。从那年夏天开始,每年暑假,武汉市青少年宫都会举办集邮夏令营,夏令营带我们照着邮票上的风景名胜去旅行,参加邮票首发式。这样,我去了庐山、南昌、长沙、岳阳、武当山和襄阳。举着夏令营营旗行走在大街上的武汉青少年集邮爱好者,不时引来当地市民和学生的围观。


实地的体验,让邮票上的图案在我们心里鲜活起来。我终于懂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旅行成了我一生的爱好。每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国外,我都争取找到邮局,寄一张明信片给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穿越千万里的爱,如同他们和我一起走世界。

遇到困难时,集邮帮助我迎难而上。

上中学时,我读的是实验学校语文实验班,初中三年内要学完初中和高中六年的语文课。我喜欢语文,但学习压力实在很大,我就找相对轻松的学习方法,只要有时间,我就把课文里涉及的邮票找出来,配上摘抄的课文内容和邮票简介,在爸爸辅导下制作成贴片。初中毕业后,恰逢湖北省集邮协会在武汉市青少年宫举办湖北省第一届青少年专题集邮展览,我制作完成的《集邮助我学语文》邮集荣获了二等奖。

比获奖更开心的是过程,看着一点点变厚的邮集,我很有成就感。在制作过程中,我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学习和探究事物真相的能力,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成绩也不断提升,初一时只有三十多名,到初三下学期上升到前十名。同时,精美的邮票让语文课文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场景,辽阔的世界和丰富的人物穿越时光和地域向我涌来,让我沉迷其中,培养我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后,我经常在杂志上写专栏,2015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绽放是生命的本能》。

规划职业时,集邮启发我确立人生的主题。

我爸爸的人生主题是集邮,70多岁了,依然在享受集邮收藏的乐趣,他的人生因为专注于集邮而充满激情。而我发现,自己特别享受激励和支持他人追寻梦想、获得幸福人生的过程,于是我进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师,收入和职位可能有限,但对学生的支持和影响可以无限。专注于成就他人,成为我终身的主题。这是我从父亲集邮和自己集邮中获得的领悟。

长江日报记者胡蝶整理

【编辑:宗夏】

(作者:胡蝶 郭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