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禹排水:手握国内治水九成专利,创新黑臭水体治理模式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习洪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 拥有国内行业90%的专利——无论在哪个行业,这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在世界范围内,水污染治理领域一向是“德国流派”和“美国流派”分庭抗礼,直到一股“中国流”出现,打破平衡的中国企业,名叫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幅员广阔,降雨特点千差万别,中国黑臭水体治理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其他任何国家。圣禹排水的颠覆式创新,抓住了控源截污这个“牛鼻子”。

“我们希望扮演‘终极责任人’的角色,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圣禹排水创始人、董事长李习洪如是说。

治水4.0,从雨污分流到清污分流

李习洪创业20年,几乎都在和水打交道。每次他都能准确地预测行业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大获成功。这个“第六感”,在2014年催生了圣禹排水。

当时,中国大中小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水污染治理的难题,而且很多时候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这不奇怪,德国、美国也经历了10年摸索、40年治理的漫长过程。”在李习洪看来,这个世界性难题蕴藏了世界级的机会。他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水污染治理“金字塔塔尖”的黑臭水体治理。

圣禹研发人员赴全球考察,对比发现,前面提到的德、美治水技术最为先进,形成两大流派,公司随即在这两国设立研发中心。中国水环境与国外千差万别,照搬照抄难免水土不服。在学习成熟的治水理念、技术和运行维护方式的基础上,圣禹根据中国的降雨特点、人文特点和人口密度特点,结合排水系统现状和现有管网条件,率先提出了第四代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水环境治理4.0系统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上是第一代直排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大范围兴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截流井,把旱流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这就是第二代截流式合流制。世纪之交,新建道路和城区开始实行第三代雨污分流制。

“很多人说水污染治理就是建污水处理厂。其实中国已经建起了全球最多的污水处理厂,但自然水体却越来越脏,问题出在前端收集系统。”李习洪介绍,初期的雨水会将空气和地面污染物带入雨水管道,部分生活污水也会混入其中,最终排入河道,因此雨污分流制也无法彻底阻断污染。圣禹的4.0版本在现有管网条件下,对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其核心是智能分流、精准截污、削峰调蓄、智慧水务,实现真正的清污分流,将进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控制在自然水体能够自我修复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实现自然水体的长治久清。

智能截流限流,河水一周变清亮

“井内液位1035毫米,井外液位135毫米,闸门开度0%……”4月28日上午10时49分,在位于武汉开发区的圣禹排水总部中控室,巨大的屏幕上出现南京46号智能分流井的三维系统图,这些数据是从500公里外的南京实时采集发回的。

南京在全国“第一个吃螃蟹”,采用了圣禹治水4.0版。圣禹给出的方案是“智能分流井+调蓄池”,通过在管网改造、片区分流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实施雨污分流,自动识别雨水污染程度,对初期污染较重的雨水进行有条件的收集;通过改进截流方式实现旱天污水不下河,雨天污水少溢流,雨水河水不倒灌,并全程采用SCADA智慧运维系统远程监控,实现截流、限流智能化控制,提高截污效果。李习洪回忆说,整个改造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一周就见到效果,水体变清亮了。

这样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圣禹在全国已经参与了数百项。

圣禹中控室旁的示范调蓄池,模拟着各种智能装置的工作场景:水力自动闸门利用水力启闭闸门,不需要人力、电力,使闸门前的水位保持恒定;水平自清洗格栅分别装在调蓄池的进水口及溢流堰的出水口,拦截进入调蓄池和向自然水体排放的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智能喷射器可以对池中污水进行搅拌,使池底淤泥悬浮起来,然后进行抽排;最大流量限流闸门则可控制排水管网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流量……

在圣禹排水举办的中德美国际雨水治理研讨会上,国际专家评价:圣禹排水开创的水环境治理4.0系统治理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降雨特点以及不同管网条件,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为解决中国黑臭水体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指明了技术方向。

专利卡位,把对手挡在“网”外

住建部作为中国黑臭水体治理的最高统筹部门,于2016年8月颁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根本措施。圣禹排水参与编制了该项技术指南。圣禹排水还参与了《截流井设计规程》等规程的编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同月出具的报告显示,城市排水系统全球专利申请人中,圣禹排水以291件排名第一。到2018年10月,圣禹排水公司拥有800多项排水行业专利技术,占中国排水行业专利的90%,成为名副其实的治水“专利大王”。公司在排水行业智能装备领域也占据80%的市场份额。

公司成立至今,圣禹已在研发上投入资金超亿元。拥有德国顶级水环境专家、美国LID专家等1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中国排水行业顶级专家任南祺院士在圣禹设立了院士工作站。

“这个行业足够大,光是长江流域就有20万个以上排放口需要全面整治,但目前不会群雄并起。”李习洪对此相当自信,“我们的专利网已经实现卡位,不少企业开始向我们支付专利使用费。”

短短5年间,圣禹注册资本从10万元到1000万元再到3000万,速度堪比火箭发射。2018年,公司业务量同比增长6倍。

李习洪说,圣禹将会在助力各级政府打赢黑臭水体治理3年攻坚战和接下来30—50年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提升的过程中大显身手。“力争5年实现百亿发展规划,10年内实现千亿梦想!”(长江日报记者文涛 通讯员刘森 李勇奇 徐沫)

【编辑:叶子】

(作者:文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