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书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毛主席改“许士友”为“许世友”

许世友的女儿华山在汉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周满珍 摄

《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封面

长江日报讯(记者周满珍)10日,《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一书的作者华山,在汉举办新书见面会并向湖北老乡捐赠新书。

许世友出生在湖北麻城乘马岗田铺村许家洼(现属河南新县)。作为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上将之一,他性情刚烈,为人忠勇,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建立了赫赫功勋。

此次来汉的华山本名许华山,是许世友将军的三女儿。她透露,萌生写父亲的念头是在2015年。当时华山应邀到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副总裁迈克尔·维特克家做客。那天来的客人中,不少人的父辈都是二战老兵,聊二战老兵的故事时,华山讲述了关于父亲的故事,引发了外国友人对中国历史与传奇的热望。正是在这一天,华山决定在父亲去世30周年之际,写写父亲。她花了半年多时间,凭借记忆,用铅笔手写完了初稿。随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采访、搜集资料,该书于2018年1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全书从许世友将军8岁进入少林寺学艺,贯穿延安岁月、军旅传奇等一直写到将军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华山说,书中所有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听父亲讲述的。对她来说,父亲留给她的除了红色文化、红色记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父亲那一代一身正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令她一生获益。“父亲这一代人,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不忘初心。希望这本书可以召唤更多年轻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毛主席为父亲改名

华山在书里写道,父亲原名许仕友,第一次见毛主席时,主席问他的名字是哪三个字,父亲回答,老爹给我起名叫许仕友,参加红军后,发现“仕”是做官的意思,干革命光想着做官怎么行,就自己改成了“士友”。

听罢这一席话,毛主席连赞改得好,但他也提出,可否再改个字?毛主席捡起一根草棍在地上画字,把士友改成“世友”:“毛主席的意思是红军干部,不仅要做士兵的朋友,还要做世界人民的朋友。其另一层意思则是,做朋友嘛,就要做它个一生一世。”

给南京长江大桥开发出新功能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座“争气桥”的顺利完工和国际影响力,离不开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力推和领导。

华山透露,南京长江大桥刚建成时,许世友就想测试一下它的坚固度能否经得住战争的考验。经批准,他调动了80辆国产轻型坦克和60多辆重型汽车,一路行军纵队,轰鸣着通过大桥,最后的答案是“行!”

通车第二年,南京长江大桥被开发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新功能——成为我国潜射导弹模拟地点。当时美国第一代潜射模型导弹射出水面时没有点着火,落下来把潜艇砸扁了,造成艇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后来我国潜射导弹的总设计师黄纬禄提议利用南京长江大桥来实验,许世友下令大桥宵禁3日,并亲自陪同专家们上桥勘察现场。

当导弹以雷霆万钧之势坠落江流,溅起的水柱比桥面还高,通过多次试验,发现潜艇在几十米的深水下发射导弹,落弹不会砸着潜艇,确保了潜艇的安全。后来,被誉为美国“核潜艇之父”的里科弗来华,连声赞叹:“这是了不起的创举,你们也是核潜艇之父啊。”

不为女儿打招呼,背母亲回老屋

在许世友的子女中,华山长得最像父亲,也很受父亲喜爱。尽管如此,许世友对华山依旧十分严格。华山在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学习时,有一段时间非常困难,她甚至觉得自己活不到毕业,就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跟军校打个招呼,让她退学。但父亲回信的语气和他平时说话一样斩钉截铁:“既然到了军校,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觉得活不到毕业那一天,那你就要准备死,争取活!”

许世友对母亲非常孝顺。1959年秋天,许世友外出看地形,行程中特意路过家乡。远远望见74岁的母亲割猪草,心痛不已,哭着奔过去,硬是把母亲背回老屋。这天夜里,他泪流满面,坚决要把母亲接回城里,和自己同住。

困难时期不忘给家乡捐献粮食

华山说,因为家境贫寒,许世友8岁就离开家乡,去少林寺学艺。虽然少小离家,但他对家乡很有感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世友多次回到家乡。“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号召部队上下,给家乡捐献了粮食、土豆、大衣等”。

在华山的记忆里,只要老乡找父亲办事,有求必应。“他对待老乡的情感,和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和靠山屯乡亲的来往经历,特别相似”。

【编辑:金鑫】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