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年推出新作《大树小虫》, 池莉写出武汉的格调


池莉给书迷签名。 记者许魏巍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5日讯   “我想通过这部小说,展现武汉有过精致的生活,精致的人物,有过大自信。”15日,武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池莉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大树小虫》作为一部厚重的城市成长史、奋斗史,它的出版会让读者对武汉有更深入的了解。

池莉以写武汉闻名于中国文坛,代表作《生活秀》《来来往往》等被编成影视剧火爆全国,很多人都是通过她的作品了解武汉这座城市,其中包括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此次推出的新作《大树小虫》,是池莉历时十年写就的长篇,作品从俞、钟两大家族第三代俞思语、钟鑫涛的一次有“预谋”的相亲场景切入,用标志性历史事件串联起三代人的性格和命运,多线并行,展开中国现当代百年历史的磅礴画卷,塑造了俞、钟两个家族十多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展现了大武汉城市进程史与城市人物生活史。有评论家认为,该书像一部“不魔幻”却犀利的《百年孤独》,又像是一部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为背景的《活着》。

发布会上,池莉坦言这部小说是呕心沥血之作,为的是圆一个作家“狂妄的梦,史诗的梦”,为此她数易其稿,从70万字删减到40万字,仅笔记本电脑就用坏了三部。2018年8月,武汉最热的时候,因为持续8小时写作,电脑一度被烧坏。此后,她进入疯狂的创作状态,不能吃不能睡,只能一直写下去,写至人虚脱住院。

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池莉拒绝外界贴给她的“市民小说”标签,“我不知道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可能是读小说的文化人、评论家,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我在生活中是一个谦卑的人。”相反,她认为,武汉近当代城市进程中,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大城市风云变幻,历来有适合时代精英人生活的土壤”。

但是进入当代以后,大家对武汉的印象不一致。“很多人都是通过看一些照片、景观来评判一个城市。但我真的想通过小说来展现,武汉有过精致的生活,精致的人物,有过大自信。是时代,一次又一次在风口浪尖打碎这些东西。”

池莉的小说向来是影视改编的热门,《大树小虫》刚刚出版,便有影视公司来商谈改编事宜。池莉却说:“我想等他们读完小说,感受到我写的武汉再谈改编。”原来,电影版《生活秀》在重庆搭景拍吉庆街夜市,电视剧《来来往往》虽然在武汉取景,却没有拍出池莉理想中的武汉,让她一直感到遗憾,“这次如果改编,我希望能拍一次最漂亮的武汉,武汉现在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向世人展现风光的城市进步史。”

书里有东湖江滩武汉天地,更有大武汉时代精英

《大树小虫》中的俞、钟三代人都是时代精英,风云人物。除了突出男女主角钟鑫涛、俞思语等80后在新时代的奋斗、梦想 ,对未来的激情这一时代主旋律之外,东湖、江滩、武汉天地等城市地标也不断在小说中出现。池莉以诗意的语言,写了他们第一次见面:“西北湖饱含绮丽湖光水色,由岸边丝丝柳柳垂柳掩映的小径,向来者钟鑫涛,缓缓地、隆重地推出了俞思语的背影。”

钟家第二代钟永胜、高红同样出身不凡,后者是著名高氏家族后代, 当刑警时上过《江城警讯》,通过个人奋斗,成为顶级富豪。俞家第二代俞亚洲的太太任菲菲是广播电视台红人,武汉听众热爱的“百灵鸟”。俞亚洲工作之余,喜欢独自来到汉口江滩,“在十里江滩,随着长江的滚滚东流,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人生。”其母彭慧莲从小住在巴公房子,入读英国教会幼儿园,中英文双语教学,喝进口牛乳,穿英式皮靴和呢子大衣。彭慧莲的母亲,亲自驾驶私家车送女儿上下幼儿园,是汉口街头开放又时髦的民国女子。

池莉直言,之所以写他们,一是缘于湖北是楚文化发源之地,大武汉、大汉口吸引大量的精英阶层聚集武汉。为了再现俞、钟两动荡的家族史,池莉采访了过很多年长的人,他们见过当年出入巴公房子的大家闺秀,漂亮而摩登。“因此,我想重现表现武汉曾经非常高贵的文明。”

池莉给书迷签名。 记者许魏巍 摄

武汉话非常有现场感带入感,想向全国推广

《大树小虫》里,每个人物的奋斗成长史单独成篇,结构独特。池莉坦言是想借此“全面革新汉语,重塑长篇结构。”她认为现代人之所以不爱读长篇,和传统长篇节奏拖沓有关,加上汉语本身虚词多,前面又有定语。她决定打破这种叙事模式,新作中不仅去掉了数以万字的虚词如“的地得”,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武汉话的特色,“武汉话特别适合写小说,节奏很快,言简意赅。”

池莉以当日的雨天为例,武汉说雨“在下”“在喷”“在泼”,生动地诠释了雨的三种不同状态,“语法是人创造的,武汉话描述非常有现场感、代入感。”她说,《大树小虫》中有大量对武汉话的提炼,“我很欣赏武汉话,用精炼过的武汉话写武汉,是我的特色,我也想向全国推广。”

讲“味口”爱美食,这样的武汉有格调

在许多人眼里,池莉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作家,大隐隐于市。池莉说,自己成天在武汉大街小巷转,和陌生人聊天。正是因为在人群中获取的海量信息,让她对武汉人了然于胸,写官场、商场,甚至那些特别讲味口的武汉人,都真实、到位。

小说中俞家长子俞非洲,便是“讲味口”的武汉人代表,喜欢遛鸟,长年在东西南北考察寻觅,最后凭借自己玩鸟的资历和履历,50多岁时申请技术移民美国成功。写这个人物,缘于池莉多年“打入”江边遛鸟一族。“各种鸟什么价钱,我都知道。武汉人玩鸟、玩邮票,在全国都有名。他们专精到什么程度呢?俞非洲在全国玩鸟圈内都是有名的人物。他身上有一种对生活深度的热爱和专精。他对鸟研究到极致,是高级的人生极致,真正代表武汉的格调。”

这种精致的人生格调,也体现在大少爷出身的彭厨子身上,他热爱美食,心存善意,在大汉口有“彭菩萨”的美誉。他为俞家第一代俞正德、彭慧莲定制的十道婚宴菜单,成为坊间美谈和俞正德一辈子的念想。“彭厨子被时代裹挟,死于非命,但一个人的善良和好,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人们对他做的亏欠事,会让人一次次检视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好人的魅力,美德的魅力。”

借由彭厨子等美食家,池莉的小说也大量展示了热干面、藕汤、红烧臭鳜鱼等武汉美食。池莉说,在写这些美食之前,她做了大量采访,很多人去世之前,最大的念想是吃什么,“我比较热爱湖北的美食,我们所有的节日都和美食相关,尤其是春节团年宴,是把全家维系在一起的载体。”(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王浩 蔡柳柳 )

【编辑:彭向东】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