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武汉解放故事,长江日报16路直播重走武汉解放之路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6日讯  70年前,伴随解放军进城的脚步,伴随“天亮了”的标语和江汉关挂起的红旗,武汉宣告解放。

上午7点,长江日报记者徐佳,在新长江传媒大厦前进行直播开场。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70年后,长江日报以特别直播节目记录这段高光时刻:早上7时从新长江传媒大厦开始,16路记者接力直播,从江夏金口、汉口保元里、武汉大学到中山大道、江汉关、江岸车辆厂,重走武汉解放之路、聆听武汉解放故事,用直播镜头带大家回到那个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时代。

江夏金口:起义军司令部如今变成幼儿园

7点30分,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采访岑立魁,在金口渡口进行直播。 记者胡胜 摄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在金口宣布起义。当日凌晨,在金口,张轸率所属三个师共两万余人,摘下国民党帽徽,左臂系上白毛巾,投向了人民怀抱。金口起义为武汉地区和平解放起到了一定作用。

16日上午7点,党史专家、当地村民带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位于江夏金口的司令部、碉堡、渡口等遗址,还原了金口起义的全过程。

在金口村民汪桂元的带领下,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了70年前张轸所率的第十九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金口幼儿园。这栋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中。“这个建筑在当年是很好的,以前是小学,我们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汪桂元说。

如今,金口还保存着当时的防御碉堡,碉堡藏在山顶,视线开阔,可以远眺长江。江夏区党史办的岑立魁说,金口从古至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碉堡的位置易守难攻,如若打仗,必定会造成相当大的人员伤亡。因为张轸的起义,碉堡未能发挥作用,也使得武汉免受了战争之苦。 (记者 占思柳)

金城银行旧址:为保护民主人士,他吞下名单壮烈牺牲

8点,长江日报记者刘慧采访嘉宾宋健,在武汉美术馆前进行。 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武汉美术馆所在的建筑是金城银行旧址。武汉解放前夕,这里是武汉民主人士集会的重要地点。直播现场,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宋健带观众和网友们回顾民主人士为武汉解放所做的贡献。

国民党南逃之前,下令破坏全城重要设施。对此,“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在金城银行二楼秘密集会,大家互相约定,联手对抗国民党的破坏。宋健介绍,当时来参加聚会的都是武汉的民主进步人士和工商界人士,时任鄂豫三地委城工组织的秘书古正华也到场指导工作。除了“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以外,“汉口市人民治安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在国民党弃城南逃、解放军又尚未进城的“真空期”,保证了重要设施不被破坏、物资不被抢走、人才不被掠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宋健讲述,解放前夕,地下党员王延曾为保护民主人士而献出生命。那是一个夜晚,王延曾将民主人士的名单藏在帽子中,准备翻墙回到工作的孤儿院,结果误打误撞跳到了隔壁国民党剿总司令部政工部的院子里。他被门口的哨兵拦住搜查,为了保护名单不被发现,他把名单当场吞下,哨兵想要从他口中抠出名单,他就咬伤了哨兵的手指,誓死保护名单不被搜走。最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只有二十二三岁。(记者刘慧)

民权路:88岁老人回忆迎接解放军

10点,长江日报记者汪文琪采访邱耀先,在汉口民权路进行直播。记者陈昊 摄

在汉口民权路直播点,88岁的邱耀先回忆起1949年5月16日那天的经历。当年他作为学校童子军的一员迎接解放军,每一个细节至今仍清晰无比,“立定!棍下肩!向左转!我们面对解放军行注目礼。”

武汉解放后的那几天,邱耀先感觉非常新鲜,他知道武汉换了人间。在街角,18岁的邱耀先遇到两个头戴八角帽的干部,他们说现在最需要的是知识分子,并送给他一本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受到他们的点拨和这本书的影响,邱耀先同年考取了中原大学,成为武汉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

解放后的民权路,商店琳琅满目,那时来一次民权路被武汉人称为“开洋荤”。武汉历史研究者罗时汉介绍:“来民权路玩一次,那见闻回去可以吹一个月。”可见当年民权路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神圣了。(记者汪文琪)

保元里9号:武汉解放时的地下指挥中心

9点,长江日报记者王超然采访嘉宾蔡七七,在汉口保元里9号前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位于保华街与汇通路交叉口的保元里9号,曾经是中共武汉市委为迎接武汉解放在汉口设立的指挥中心,现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当时的风貌。

在这里,时任中共武汉地下市委书记的曾惇等人,均以通讯社“主笔”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时任江汉区党委城工部部长的蔡书彬之子蔡七七讲述,在国民党弃守的“真空期”前夜,曾惇在这里坚守了一整晚,组织工人、学生、民主人士及商人等走上街头保护城市,使武汉这座华中重镇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余尚农是当时江汉区党委城工部特派员余杰之女,她的父亲从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特派到武汉之后“亲入虎穴”,寻找对革命有热情的人、发展内线关系,在湖北省政府、汉口特别市政府、武昌市政府和省会警察局、汉口市警察局以及湖北省参议会和武汉警备司令部开展策反工作,其中包括策反汉口市警察局局长李经世。“他是一匹很难驯的野马”,余杰说,后通过层层关系和周密准备成功突破。(记者王超然)

江岸车辆厂:斗智斗勇保护工厂

11点,长江日报记者华智超采访吴正祥,在汉口江岸车辆厂旧址直播。记者李彤 摄

16日11时至12时,江岸车辆厂文化宫旧址直播现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吴正祥如数家珍地分享了武汉解放时的故事。

“5·16,嘿!咱们出了头……”吴正祥铿锵有力地唱起了《武汉解放歌》。1949年他还没有出生,但他的母亲参加了欢迎解放军进城的仪式。吴正祥说,母亲虽不识字,却能一字不落地把《武汉解放歌》从头唱到尾。多年来,她经常唱起这首歌,一直唱到80多岁去世。从她那里,吴正祥学会了这首歌,还听到了很多武汉解放的故事。

在武汉解放前夕,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企图搬迁和炸毁重要工厂,江岸车辆厂首当其冲。为了保厂护厂,武汉地下党组织和城工部发动工人群众开展反搬迁、反破坏斗争。江岸车辆厂职工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关门闭户,垒起沙包,全副武装。在和国民党工兵连“谈判”的过程中,厂方拿出银元给工兵连,让他们炸掉少数废弃的机头、铁轨应付上级,就这样把当时武汉的重点企业车辆厂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记者华智超 李彤)

武汉大学:学生集体校园游行庆祝

12点,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采访嘉宾秦然,在武汉大学校史馆里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在位于武汉大学樱顶的武大校史馆,工作人员秦然介绍道,武大一直有着红色传统。1949年5月17日,人民解放军进入武昌,武大学生当天就在校园内进行了游行活动。他们举着学校的校徽,沿图书馆、体育馆一路前行,并写下一封告同胞书,庆祝光明的到来。

“在解放前,武大学生也做了很多努力,使得学校的珍贵建筑、历史文件得以保存完整。”秦然说,当年春,国民党在逃离大陆之前,策划搬迁工厂、学校和大规模屠杀。武大师生响应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联防应变的决定,开展了护校保产、保卫文化区、保护师生安全的活动,以迎接武汉的解放。武汉大学安全互助团以护校名义公开登记校产,安排地下党员和进步职工对一些精密仪器作详细调查登记,并派专人日夜保护。

“今天你看到的美丽校园,跟当年学生们的努力分不开,而武大的进步精神,也将一直传承。”秦然说。(记者占思柳)

民生路:他在这里散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布告”

13点,长江日报记者邓瑶采访蔡青平,在民生路口进行直播。记者王海 摄

97岁的蔡国栋,当年是江汉军区城工部特派员。1949年5月14日,他和战友杨孟华在位于武昌的一处地下印刷厂里,通宵印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布告”。第二天,他们突破重重封锁,把布告送抵汉口。5月15日下午,他们就在当时品芳照相馆的四楼阳台,朝着马路上的人群散发布告。解放军即将进驻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如同燎原之火在老百姓当中迅速传播。

直播现场,蔡国栋之子蔡青平重温父亲走过的革命道路。他说,父亲每每提及武汉解放这些往事,都非常激动。

直播时,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居民和党员干部正在社区举行庆祝武汉解放70周年活动,制作甜品和手工进行义卖。社区书记倪娟感慨,70年间,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感、归属感也越来越强。(记者邓瑶)

交通路:直播偶遇网友点赞

14点长江日报记者徐佳采访嘉宾胡榴明,在江汉路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16日14时,武汉解放亲历者的后人、作家胡榴明来到交通路40号,在《大刚报》旧址前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她记忆中的武汉解放故事。她介绍,交通路两侧当年是汉口著名的文化街,书店、报社、杂志社、印刷厂林立。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街上原本的文化单位分立于城市各个角落,如今的交通路40号被一间间商铺取代,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资料记载,1949年5月16日凌晨,《大刚报》报馆灯火通明,职工或抢印号外,或精心准备红旗、标语和秧歌队的腰带锣鼓。拂晓,走上街头的市民们发现,满街到处可见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标语,报童们叫卖着《大刚报·武汉解放号外》。这张八开单面印刷套红的号外,头版用二号字排版的标题红底黑字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今日进城  武汉人民欢天喜地迎解放》,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几千份红色号外转眼被争抢一空。

“我父亲、母亲都是进步青年,母亲随着解放军骑着马进城,父亲则晚一天到。”胡榴明介绍,父亲曾是《大刚报》的记者,当年条件艰苦,曾租划子过江采访。

巧合的是,在直播过程中,长江日报记者偶遇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尹多黎,他热情地为《直播武汉》栏目点赞。“我在微博上看到你们的24小时直播,正好我在步行街上,果然就碰上了。”尹多黎说,这个栏目很新颖,选取的题材也很恰当,通过直播,让更多人了解武汉解放的故事。(记者徐佳)

硚口区崇仁路:民间藏家展出武汉解放文献

15点,长江日报记者王超然采访肖琴学,在崇仁路进行直播。记者范芃 摄

直播中,硚口区崇仁路正在举办一场“武汉解放70周年纪念展览”,展出200余件武汉解放文献及实物。其中包括118师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的战绩文献、解放军当年使用的装备、亲历者回忆手稿等。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会长肖琴学介绍,展品中就包括刘家庙碉堡的旧照。岱家山刘家庙是韩先楚所部40军第118师的前线指挥所所在位置,1949年5月16日,118师的先头部队也是从这里向汉口进发,由于未遇抵抗,这些碉堡最终也未派上用场。(记者王超然)

黄浦大街路口:长江日报老报人的家曾是地下市委指挥部

16点长江日报记者舒翔宇采访嘉宾王汗吾,在永清街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黄浦大街路口,极具现代感的写字楼与优雅的老建筑并存。70年前,进入武汉的第一支解放军队伍就曾途经这里。

1949年5月16日,118师从江岸刘家庙进城后,经中山大道进入汉口城区。直播现场,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守军潜逃的背景下,解放军进城比较顺利,沿途没有发生新的战斗。

和平解放武汉,离不开中共武汉地下组织的努力。1949年5月15日,武汉解放前夜,在守军潜逃,解放军尚未进城的“真空”期,为保持武汉城内秩序,武汉地下市委成立了数个临时指挥部。王汗吾介绍,据他所知,这样的指挥部在汉口一共有3个,其中有一个指挥部位于汉润里,这里原本是一个通讯社,用于给各大报馆发稿。这个华中通讯社的创办人是郭治澄,因通讯社有一部电话,当晚,武汉地下市委的几位工作者就来到了这里,对全市各单位展开联络部署,成功实现城市平稳过渡。解放后,郭治澄成为长江日报记者。(记者舒翔宇 江尚骏)

江汉关:第一面红旗在这里升起

17点长江日报记者邓瑶采访刘金成,在汉口江汉关博物馆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在江汉关博物馆,讲解员许丹为网友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武汉解放的历史。家住武昌区青鱼嘴社区的刘金城老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49年5月16日,13岁的他在胜利街附近,亲眼目睹解放军进入武汉的壮阔画面。他回忆,当天从11时到14时,人们夹道欢迎解放军,一路鞭炮声、锣鼓声不断,他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跟着解放军的部队往前走,走了很久……

时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曾惇的女儿曾晓端在直播中回忆,江汉关的红旗是当时武汉地下党员中的六七位女同志连夜赶制的。当时大家并不清楚红旗的具体样子,就照着苏联旗帜上镰刀斧头的样子放大,照着样子绣。当天转运的过程也很惊心动魄,有人将红旗伪装成婴儿襁褓,送到江汉关,让红旗首次在武汉上空飘扬。(记者邓瑶)

中山大道:汉口水塔下锣鼓震天响

18点,长江日报记者汪文琪采访万学工、昌庆旭,在汉口中山大道进行直播。 记者陈昊 摄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据记载,1949年5月16日下午6时许,中山大道人头攒动,武汉市民与进城的解放大军齐声欢唱着,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在中山大道直播现场,湖北省图书馆研究员昌庆旭讲述,当天118师主力在师长邓岳的率领下开进中山大道,学生们的上百个服务站和宣传队集结在汉口水塔下,将锣鼓敲得震天响。

穿过中山大道来到江汉路,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就坐落在这条街上。辛亥革命网编审万学工介绍,这座银行大楼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武汉最早在租界以外修建的西式建筑之一,被誉为“争气楼”。解放军进城后,这座大楼成为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记者 汪文琪)

司门口:在平静中,武汉翻开新篇章

19点,长江日报记者华智超采访罗福惠,在武昌司门口直播。记者李彤 摄

直播现场,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罗福惠回忆武汉解放,“当时市民没有人心惶惶,城市也很稳定,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在岁月静好中,武汉翻开了新篇章。”

1949年5月16日,解放军进入了汉口、汉阳。由于各码头趸船遭到破坏,无法在同一天进入武昌。17日上午,一部分解放军才从汉口渡江,在汉阳门码头及平湖门码头登陆,向武昌区进军,还有一部分解放军则从葛店沿着老武黄公路进入武昌区。

虽然武昌17日才迎来解放军,但在16日当天,绝大多数国民党军队都已经逃离武昌,当时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也已从武昌撤退到恩施,“也可以说汉口、汉阳、武昌都是在16日解放的”。

武汉解放基本上没有流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并没有卷起疾风骤雨,而是像春风一样和煦。罗福惠说:“解放战争本身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以这种方式解放,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的战略是正确的。”(记者华智超)

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狂跑8小时解放汉阳

20点,长江日报记者舒翔宇采访嘉宾张军,在长江大桥桥头堡前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晚间,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上看对面的龟山,周边的高楼灯光绚丽,照映着波光粼粼的江面。1949年5月16日傍晚,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的先头部队率先抵达,将鲜艳的红旗插在了汉阳龟山的山顶。5月17日,后续部队悉数抵达,汉阳全面解放。

直播现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张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解放汉阳的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二团此前驻守云梦,白崇禧集团为拖延战局,曾数次轰炸云梦,幸好该支队伍在云梦郊区,军力并未受损。1949年5月16日清晨,队伍接到解放汉阳的命令后,战士们轻装上阵急速行军前进。

为了能在当天抵达汉阳,战士们狂跑了七八个小时,前进了近60公里。此时已经是下午,但距离汉阳仍有100多公里的距离。为尽早赶到,战士们拦停了货车,与商人们商量借用车辆,还给予一些费用。商人们听后纷纷表示,这是为了解放广大劳苦百姓的事业,十分愿意支援。随后,3个步兵连的300余名战士坐着6辆货车,于傍晚到达了如今的江汉二桥一带,随后登上龟山将旗帜插到山顶。其余主力部队于夜间到达,到达后大家秉持严明的军纪,不打扰百姓,在汉阳街头露宿了一晚。(记者舒翔宇 江尚骏)

市政府附近:回顾历史,年轻人当珍惜、奋斗

21点,长江日报记者刘慧采访嘉宾宋健,在武汉市政府礼堂前进行直播。记者肖僖 张希祉 摄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当天,吴德峰在青年剧院(今武汉市人民政府礼堂)发表了施政讲话,旧市长晏勋甫把汉口市府所有材料和档案清册,移交给吴德峰。

16路记者重走武汉解放之路的最后一站,就来到了武汉市政府附近。直播现场,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宋健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接收接管、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四个方面,回顾了武汉市政府成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实施的重要举措。他说,当初武汉市政府接管财政时只剩下1100块银元,金融市场被投机分子扰乱。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让老百姓信任人民币,市政府从各地调来大量米、油、盐等,满足老百姓对物资的需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最终稳定了市场,也安了老百姓的心。

站在武汉解放7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最应该记住什么?在直播的最后,宋健说,现在的年轻人要多一些家国情怀,把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融入到国家的发展繁荣中去,珍惜革命先辈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记者刘慧)

文字统筹:冯爱华

感谢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力协助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