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爱长江日报!社庆徒步大会,“我们这些读者不能缺席”

徒步大会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9日讯  长江救援志愿队舞着龙来了,75岁的老读者来了,看着《长江日报》长大的情侣来了,5岁的双胞胎也跟着家人来了……19日8时30分,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绿时代·与你同行”读者徒步大会从东湖绿道白马驿站出发,2000人的队伍长龙穿着统一的红色队服一字排开,成为当天东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活动精心安排,获读者点赞

徒步大会与读者约定的是风雨无阻,因此装备里为每位参与者准备了一件雨衣。然而,看到前一天的暴雨预报,活动组织者还是有些担心,特别是半夜在现场查看场地时的暴雨如注,更让组织者心怀忐忑,雨大了将会给读者增加不少困扰。

幸运的是,天亮时没下雨,路面的积水也没了。直到活动快结束时,才来了一小阵雨凑趣。整个活动过程微风轻拂,空气清新,非常舒爽宜人。

读者对此次活动的精心安排点赞:虽然人人都拿了手机,会照相。你们还是安排了专业的摄影记者,在景点让我们与长江日报“同框”照相,而且能很快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很有纪念意义。

70岁的胡师傅说,长江日报活动安排得细节完美,沿途的补给很到位,提供的水和牛奶都是大品牌,而且牛奶还是冷藏的,口感不错。听了胡师傅的评价,本次牛奶提供商、蒙牛友芝友乳业(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猛表示,这次活动补给的“抢鲜”鲜牛奶,是优选牧场原奶直供,第一时间通过先进巴氏消毒工艺锁住了牛奶中新鲜活性的营养,并通过全程专业冷链物流,当天新鲜配送直达。所以它的活性营养和口感非常好。(记者吕所知)


徒步大会现场。记者詹松 摄

游龙上岸,只为庆祝长江日报生日

红色的九节龙在鲜花盛开的东湖绿道游走。舞龙的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的队员们。

长江救援志愿队汉正街支队负责人说:“长江日报与我们长江救援志愿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长江日报过生日,我们肯定要来!”

风华正茂70年的长江日报记录了城市的生长历史。2014年,长江日报全面深入地报道了长江救援队,这支常年守望在两江四岸和东湖沿岸的民间自发的救援队伍,平均年龄60岁以上。他们已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按这次报名规定,团体只能报30人,我们7名队员是个人报名。”负责人介绍说。九节龙一次只需要上场9人,一路上,37个人轮流执龙,往往走着走着就舞起来了。那欢快而富有活力的场面吸引着其他徒步者也上前要求舞一舞。

“我们是游龙呢,原来是在水里舞的,还获得过创意大奖。为了给长江日报庆生,我们到岸上来啦!”(记者田巧萍 李俊)

“看着《长江日报》长大的” 情侣祝福长报越办越红火

“提前祝福长江日报70周年生日快乐!真心祝福并相信——长江日报一定会越来越好、越办越红火!”19日7时,25岁的陈国宇就开着车带着20岁的女友饶昂,赶到了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与你同行”长江日报读者徒步大会起点站——白马驿站。

陈国宇和饶昂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陈国宇目前在武汉钢电公司工作,饶昂是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大二学生。陈国宇的父母都在武钢工作,饶昂的父母则都在武汉石化工作。

“我们和我们的家人都是长江日报的‘资深用户’,我们都是看着《长江日报》长大的。”陈国宇笑着说,“我们家里一直都订有《长江日报》,至今已有20多年。”而到今年,饶昂家里订阅《长江日报》也有12年时间。

“《长江日报》很好看,报道权威,内容丰富,在家里看报、在家里谈论报上报的新闻,多年来一直都是我们全家人的一个共同习惯!”陈国宇说。(记者王刚)


徒步大会现场。

徒步爱好者也是长江日报忠实粉丝

青山徒步队年纪最大的队员秦肇凯今年已经75岁,是位长江日报老读者,笑称自己是“忠实粉丝”。他说:“以前工作时就一直看长江日报,长江日报的权威报道特别正能量。”

“这次参加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读者徒步大会,个人报名还没报上,当时很遗憾,后来通过团体报上名,很开心。”早上7时多,秦肇凯就和队友们来到活动现场,在徒步起点合影留念。

队员们纷纷对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表示祝贺:“长江日报报道了很多贴近民生的报道,很多武汉发生的大事解读得很全面,让人喜欢看。”(记者付莎)

5岁双胞胎参加长江日报徒步大会

5岁的娃娃们也来参加长江日报徒步大会了。其中一对是龙凤胎,猜猜是谁。孩子的妈妈说,他们一家几代来自中石油,孩子是第四代了,一家人都非常喜欢长江日报。她曾带着孩子在市图书馆聆听长江日报举办的讲座。这样的徒步大会,必须参加。 (记者刘睿彻)


轩轩(后排左一)所在的10队是为数不多的亲子队伍,队伍里有6个小朋友

小小年纪每日读报,最盼望能多运动

得知长江日报的社庆活动,小读者轩轩一大早跟妈妈从汉口赶来了。

今年10岁的他告诉记者,平时除了学习,很喜欢读报,喜欢将报纸上看到的知识、新闻与身边人分享。他所在的小队是场上为数不多的亲子队伍,里面有6个小朋友。(记者黎清)

“我们都爱长江日报” 邻居结伴带儿子参加徒步

“我们都爱长江日报,祝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 19日7时50分,家住光谷长城坐标城小区的居民陶佩、魏芳芳,相约带着各自的儿子季杰、陈永赓,赶到“与你同行”长江日报读者徒步大会起点站——白马驿站参加活动。

“长江日报是我们非常信赖的主流媒体。特别是长江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办得确实很好,每天的内容都非常好看,我们都喜欢看!”陶佩、魏芳芳异口同声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为参加这次活动,他们一行是乘出租车赶到活动现场的。“能参加长江日报举办的这场活动,我们非常开心。以后类似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正上二年级的季杰、陈永赓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记者王刚)


余飞和28岁的妻子曹勤为带着5个月的女儿参加徒步大会。记者王刚 摄

“让5个月的女儿感受城市活力”

“我们最喜欢看的报纸就是长江日报。参加这个活动,也想让5个月的女儿感受城市的活力。”30岁的余飞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19日7时许,余飞和妻子就带着5个月的女儿,从汉阳琴台大道九龙仓小区家中出发,赶往活动现场了。(记者王刚)

飞行员外公爸爸来徒步 一岁宝宝来助阵

得知长江日报70周年的徒步活动,吕女士一家也来了。吕女士的父亲和丈夫都是飞行员。他们来徒步,还带着家里1岁2个月的小宝宝悠悠来助阵。

“让她从小就接触这种大场面,有健康意识。”吕女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已经是女儿悠悠第二次参加这种活动,上一次是她9个月的时候。(记者黎清)

没报上名,我们也要来

“长江日报70周年社庆徒步大会,我们这些读者不能缺席。”5月19日上午8点30分,在杨春湖地铁站接到同伴后,罗维亚生活社区俱乐部池军先生一行10多人,迅速出发,追赶大部队。这是一群热爱旅游热爱生活的团队。

队员苏敏女士说:“我经常看长江日报,让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新闻和风土人情。”  原来,这次徒步报名2000人太火爆,有队员没报上,但大家还是踊跃来参加。苏敏女士说,我们要带着一份美好心情祝福长江日报70周年社庆!(记者胡义华)

老订户为来徒步,旅游改期

65岁的张阿姨是长江日报的老订户,最近两年还关注了长江日报公众号。张阿姨对长江日报感情很深,“长江日报陪伴了我,所以庆祝长报70周年生日的徒步活动我一定要参加。”为了参加这次徒步,张阿姨一行8人把早就签订的5月16日-5月19日的千岛湖旅游改期到了5月23日,“长江日报很权威,是我最喜欢的报纸,徒步也是我喜欢的运动,看到徒步消息时,我把参加这次活动列为最重要的事。”张阿姨组织了13人来参加徒步,除8岁的张逸豪小朋友外,其余队员均来自四美塘和谐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平均年龄近70,他们觉得这次徒步对他们意义非凡。为了参加徒步活动,张逸豪小朋友取消了当天的跆拳道课程。(记者邓腊秀)

老同学边走边唱玩快闪 “嗨”劲不输年轻人

徒步队伍里有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分队,队员年纪相仿,都是60多岁,原来他们是小学阶段的同学。虽然小学毕业已50年,至今仍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在一起活动。队员王女士说,今天在徒步现场,他们一路徒步一路拍照,到了终点会合处,还玩起了边走边唱的快闪,“嗨”劲一点也不输年轻人。(记者邓腊秀)

阳逻老教师5点出门赶来参加徒步活动

来自阳逻的退休老师朝璐今年62岁,早上5点出门,转了3趟公交,约7:30就来到徒步大会现场。韩老师教过的学生约他来徒步,他们一起来了20多人。韩老师退休前教语文和音乐,现在经常弹琴唱歌,并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韩老师说,上班时每天都读《长江日报》。平时就喜欢徒步运动的韩老师兴奋地说,此次长江日报组织的徒步活动太好了,一路上拍了很多照片,还把活动照片发朋友圈分享给了朋友们。“以后长江日报有群众活动,我会继续积极参加。”

为祝福长江日报,他现场赋诗一首:

东湖绿道好风光,

八方健儿步铿锵。

风华正茂多奇志,

长江日报再辉煌!

(记者邓腊秀)

19日,东湖绿道白马寻渡路段,选手在徒步行进。记者史伟 摄

“早安武汉”每天必看,他陪着86岁母亲来徒步

今天在徒步现场看到一位满头银丝的86岁奶奶,步履轻盈,精气神十足。

陪同奶奶来徒步的是她57的儿子范劲松。他们从中南开车过来,早早就到达现场。

范先生是长江日报的忠实粉丝,几年前就关注了长江日报公号,“早安武汉”栏目是他每天必看的。母亲年轻时也读报,现在年纪大了,视力下降,读得少。范先生就每天跟母亲分享在长江日报公众号上看到的新闻。“徒步活动也是在长江日报公众号上看到的,第一时间就在线上报了名。长江日报组织的这次徒步活动太贴近百姓了,增加了市民和长江日报的亲近感。”

范先生说,母亲今年86岁了,很能接受新生事物,也喜欢坐车四处走动。范先生常常带母亲自驾旅游,“经常带母亲活动和旅游,一来可以让她多多接触社会,二来对她健康有好处。”今年4月初至五一期间,范先生还自驾带母亲去了西藏,总共30天。虽然母亲曾出现轻微高反,但也顺利游完全程。范先生觉得母亲很了不起,“我母亲86岁能上海拔4900米的珠峰绒布寺,我很骄傲!” (文/记者邓腊秀)

【编辑:彭向东】

(作者:吕所知 邓腊秀 田巧萍 李俊 王刚 胡义华 付莎 黎清 刘睿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