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美学”的背后是热腾腾的生活心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地方,美好生活首先是一种审美趣味。城市有自然美景、高楼大厦,也有热气腾腾的小作坊,步履匆匆的创业者,我们共同生活在其中,感受她的每一个侧面,也从中寄寓着自己的情感。长期以来,关于城市的影像作品,很多是高空鸟瞰的壮阔美景,画面过于追求大开大阖、工工整整;现在,越来越多的影像注重普通人的视角,开始回归于普通的生活场景,城市的“景观美学”有了生生不息的烟火气、热腾腾的生活心。

关掉城市宣传片的“滤镜”,“素面”朝天的武汉,近日正式亮相央视9套的纪录片《城市24小时·武汉篇》。这部以时间顺序铺陈的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热干面摊的经营者,出身“养桥世家”的桥梁养护者、创业中的光谷青年……这些都是城市中最平凡的面孔、最日常的一面。

关掉“滤镜”的镜头,其实是回归于普通人的视角。这样的拍摄镜头不是“中立”的、“客观”的,它连接着人的情感,渗透着人的温度,它就像千千万万人的眼睛,记录着、捕捉着身边的点点滴滴。由此,一座由千万人组成的大都市,在镜头之中有了“参差不齐”的美,展露出最生动多样的表情。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地方,美好生活首先是一种审美趣味。城市有自然美景、高楼大厦,也有热气腾腾的小作坊,步履匆匆的创业者,我们共同生活在其中,感受她的每一个侧面,也从中寄寓着自己的情感。长期以来,关于城市的影像作品,很多是高空鸟瞰的壮阔美景,画面过于追求大开大阖、工工整整;现在,越来越多的影像注重普通人的视角,开始回归于普通的生活场景,城市的“景观美学”有了生生不息的烟火气、热腾腾的生活心。

美好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人们跳跳广场舞,街角吃一碗牛肉面,感受生活的舒适惬意,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些“随心搭配”的生活场景,可能形诸于拍摄影像时,不够恢弘大气,不够齐齐整整,但里面有千千万万人对生活的热爱,经济繁荣、生活富足、人民幸福的城市景象都在其中。在巨大的城市体量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舒适、自在的空间,投射自己的生活态度,让心灵栖息,城市当然就是美好生活的舞台。

美好生活还是一种治理思维。城市的发展繁荣,固然可以通过视觉效果相当震撼的全景图来呈现,可以通过镜头里捕捉的阳光笑脸来诠释;但当镜头真正沉浸到人们日常生活体验之中,定格在“过早”的画面,为外卖小哥来个特写,从容面对小商贩一本正经的“吐槽”,所谓锦绣繁华,就真的成了“跳动”的生活。城市治理所追求的,绝不仅是让城市“看上去很美”,城市光鲜靓丽的“面子”,无不源于扎实“里子”的支撑。

人们生活的城市,日常运转中尽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但也不可能是绝对一尘不染完美无缺的,更不是机械呆板的。一座混乱无序、污浊不堪的城市固然谈不上美,但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同样无趣和乏味。正如用“美图秀秀”磨皮可以去掉人脸上的雀斑和痘印,也会同时去掉阴影和线条,让人在光鲜亮丽的同时变得千人一面。而纪录片镜头下热气蒸腾、人流如织的早点摊,尽管略显纷乱嘈杂,远远谈不上精致,但却有城市生活中所独具的美感。这就是对“生活之美”的发现。

城市是人的聚居地,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尽管后者同样是这个城市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美感,但并非城市的本质与根源所在。从哪个视角审视城市,既是一个艺术创作取向和理念的问题,也是表达对城市理解:我们应该关注和传播的,是城市的“生活之美”。

【编辑 华智超】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